鼓声里的岭南端午:槌起百舸竞 浪涌万桨飞

2025-08-20 | 来源:融媒体中心 | [ 资讯] | 热度[ 0]


正文:岭南水乡的端午,从来不只是粽叶飘香。当第一声鼓点划破清晨的薄雾,珠江三角洲的河网便沸腾起来。这是一场延续千年的水上狂欢,更是岭南人用热血书写的文化密码。清晨五点,顺德龙舟训练基地已人声鼎沸。72岁的龙舟制作传承人陈伯正在为龙头做最后的彩绘,金红的鳞片在晨光中熠熠生辉。每条龙舟都要开光点睛,这是老祖宗传下的规矩。他的刻刀在樟木上游走,每一道纹路都藏着三十年的功力。不远处,二十条标准龙舟在河

正文:

岭南水乡的端午,从来不只是粽叶飘香。当第一声鼓点划破清晨的薄雾,珠江三角洲的河网便沸腾起来。这是一场延续千年的水上狂欢,更是岭南人用热血书写的文化密码。

鼓声里的岭南端午:槌起百舸竞 浪涌万桨飞-1

清晨五点,顺德龙舟训练基地已人声鼎沸。72岁的龙舟制作传承人陈伯正在为龙头做最后的彩绘,金红的鳞片在晨光中熠熠生辉。"每条龙舟都要开光点睛,这是老祖宗传下的规矩。"他的刻刀在樟木上游走,每一道纹路都藏着三十年的功力。不远处,二十条标准龙舟在河面上列阵,桨手们古铜色的臂膀在朝阳下泛着油光。

"起龙!"随着一声吆喝,八条四十米长的传统杉木龙舟从河底淤泥中缓缓升起。这些沉睡了一年的巨龙被鞭炮声唤醒,河水顺着龙鳞状的船身哗哗流淌。村民们用糯米水为龙舟沐浴,这个被称为"洗龙"的仪式,已经在这片水乡延续了六百多年。

上午九时,珠江主河道突然响起震天鼓声。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128支龙舟队如离弦之箭破浪而出。每条龙舟上,鼓手站在船头擂动直径一米的大鼓,桡手们随着鼓点整齐划桨,溅起的水花在阳光下形成道道彩虹。岸边的加油声浪高过一浪,无人机航拍画面显示,整个河道仿佛一条奔腾的巨龙。

"现在的龙舟赛不同往日了。"澳门龙舟总会教练李先生擦着汗说,"我们用了运动科学训练,队员都要测乳酸阈值。但再科学的训练也替代不了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他的队伍刚完成一组高桨频训练,运动员们手臂上凸起的肌肉还在微微颤抖。

中午的龙船饭是另一个重头戏。三十张八仙桌在祠堂前摆开,盆菜里堆着烧肉、白切鸡和鲜虾。最地道的要数龙舟丁,用糯米粉捏成小龙形状,点上红曲,寓意人丁兴旺。76岁的村中长老黄婆婆颤巍巍地给年轻人分粽子:"我们小时候看赛龙舟,要爬到榕树顶上才看得见。现在好了,都有手机直播咯。"

下午的决赛将气氛推向高潮。传统坤甸木龙舟与碳纤维竞技龙舟同场竞技,老中青三代选手在浪花中较劲。突然,一支大学生队伍的龙舟意外侧翻,相邻的三条船立即停止比赛实施救援。"龙舟精神比输赢重要。"救人的香港选手浑身湿透却笑得很爽朗,"在水上,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当夕阳给珠江镀上金边,获奖队伍的龙舟头被戴上大红花,桡手们将船长高高抛起。输了的队伍也不气馁,抬着烧猪开始环村巡游——这是岭南特有的"龙舟转转"习俗,寓意福气流转。

夜幕降临,狂欢转入祠堂。年轻人举着手机拍摄龙舟模型DIY,老师傅们则围坐着修补船桨。"去年我们的龙舟文化申遗成功了。"文化站长老周抚摸着龙鳞状的船纹说,"但真正的传承不在博物馆里,而在每年的鼓声响起时,年轻人自觉跳上龙舟的那一刻。"

无人机航拍镜头下,点点灯火沿着河网蔓延,就像这条文化长河永远奔流不息。鼓声渐远,但槌起桨落的节奏已经渗进岭南人的血脉,等待来年端午再次唤醒这条千年巨龙。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新闻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ICP备19038259号-4   头条快报-行业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