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2 | 来源:融媒体中心 | [ 手机] | 热度[ 0]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尽管国家已出台多项管控政策,电子烟网络销售渠道仍存在明显漏洞,未成年人依然可以通过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等途径轻易购买到电子烟产品。这一现象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该研究团队在2023年9月至2024年2月期间,对多个主流电商平台及社交媒体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40%的抽样商家未严格执行年龄验证程序,部分商家甚至通过“暗语”销售、跨平台引流等方式规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尽管国家已出台多项管控政策,电子烟网络销售渠道仍存在明显漏洞,未成年人依然可以通过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等途径轻易购买到电子烟产品。这一现象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该研究团队在2023年9月至2024年2月期间,对多个主流电商平台及社交媒体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40%的抽样商家未严格执行年龄验证程序,部分商家甚至通过“暗语”销售、跨平台引流等方式规避监管。一些商家在商品描述中使用“奶茶杯”“可乐罐”等代称替代电子烟,并通过私信发送购买链接。研究还发现,近三成的未成年受访者表示曾通过非正规渠道购买过电子烟产品。
“电子烟的网络销售漏洞问题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该研究的负责人李华表示,“尽管政策层面已经明令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但实际执行中仍存在诸多盲区。许多商家利用平台监管的不足,通过隐蔽的方式继续向未成年人销售产品。”
电子烟作为一种新兴烟草产品,近年来在青少年中的使用率呈现上升趋势。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2022年我国初中生电子烟使用率较2020年上升了1.5个百分点。电子烟中通常含有尼古丁,对青少年的大脑发育和身体健康可能造成长期危害。世界卫生组织也多次强调,任何形式的烟草产品,包括电子烟,都不应向未成年人销售。
尽管国家烟草专卖局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已于2022年发布了电子烟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禁止销售除烟草口味外的调味电子烟,且必须对购买者进行年龄验证,但实际执行效果并不理想。研究显示,部分电商平台虽然设置了年龄验证环节,但只需点击“已满18岁”即可完成购买,缺乏实质性的身份核验机制。
社交媒体平台成为电子烟销售的“重灾区”。一些商家通过短视频平台、微信群等渠道,以“测评”“分享”为名,实际进行电子烟的推广和销售。由于这些通常以隐蔽的方式呈现,平台方难以通过机器审核及时发现和处理。
一位曾通过社交媒体购买电子烟的未成年人小王(化名)表示:“我在抖音上看到一个测评视频,评论区有人留下微信号,添加后对方直接发来了购买链接,根本没有问我的年龄。”这种现象并非个例。许多未成年人反映,购买电子烟的过程“非常简单”,几乎没有任何障碍。
针对这一问题,多位专家呼吁加强监管和技术手段的应用。北京市控烟协会会长张建枢指出:“平台方应承担起主体责任,通过技术手段加强审核和交易监控。利用人工智能识别违规,加强用户身份认证,并与相关部门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及时查处违规行为。”
一些电商平台也开始采取行动。某头部电商平台表示,已升级了年龄验证系统,引入人脸识别技术,确保消费者符合年龄要求。目前该措施仅覆盖部分商品类别,尚未全面推广。
电子烟市场的快速发展和监管的滞后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电子烟企业希望通过创新产品吸引消费者;监管政策仍需不断完善,以堵住漏洞,保护未成年人免受侵害。
复旦大学的研究团队建议,未来应进一步加强跨部门协作,提升违法销售的成本。对违规商家处以高额罚款,甚至吊销其营业执照。加强对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的监管,要求其建立更加严格的审核和交易监控机制。
电子烟问题不仅仅是市场监管的问题,更是一个涉及公共健康、青少年保护和社会责任的复杂议题。此次复旦大学的报告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在电子烟市场快速扩张的背景下,保护未成年人免受其害仍需各方共同努力。
截至发稿,国家烟草专卖局尚未对此报告作出正式回应。但据了解,相关部门已在研究进一步加强电子烟市场监管的措施,包括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技术手段的应用等。电子烟市场的监管态势或将更加严格。
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电子烟销售漏洞的存在,不仅反映了监管执行的不足,也揭示了企业在追求利润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平衡问题。如何有效保护未成年人,同时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将成为未来政策制定者和市场参与者需要共同面对的挑战。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ICP备19038259号-4 头条快报-行业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