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5 | 来源:融媒体中心 | [ 财经] | 热度[ 0]
近年来,博物馆文创产品频频出圈,从故宫口红到三星堆盲盒,从黄鹤楼雪糕到敦煌飞天丝巾,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这些“脑洞大开”的文创吸引。博物馆不再是“高冷”的文化殿堂,而是摇身一变,成为年轻人追捧的潮流IP。文创市场的火爆背后,也隐藏着不少挑战。头部博物馆如故宫、国博凭借强大的IP资源独占鳌头,而中小型博物馆却面临资金、创意、市场推广等多重困境。文创产业如何持续创新?年轻人又该如何参与其中?故宫“制造”
近年来,博物馆文创产品频频出圈,从故宫口红到三星堆盲盒,从黄鹤楼雪糕到敦煌飞天丝巾,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这些“脑洞大开”的文创吸引。博物馆不再是“高冷”的文化殿堂,而是摇身一变,成为年轻人追捧的潮流IP。
文创市场的火爆背后,也隐藏着不少挑战。头部博物馆如故宫、国博凭借强大的IP资源独占鳌头,而中小型博物馆却面临资金、创意、市场推广等多重困境。文创产业如何持续创新?年轻人又该如何参与其中?
故宫文创的成功,几乎成了行业标杆。从“朕知道了”胶带到“故宫猫”摆件,再到“千里江山图”系列彩妆,故宫的文创产品不仅销量惊人,还成功让传统文化“活”了起来。数据显示,2022年故宫文创年销售额超过15亿元,成为国内最赚钱的博物馆文创品牌之一。
并非所有博物馆都能复制故宫的成功。许多中小型博物馆受限于资金、人才和市场认知度,文创开发举步维艰。一些地方博物馆尝试推出文创产品,但由于缺乏创意和营销手段,最终只能沦为“旅游纪念品”,销量惨淡。
中小博物馆该如何突围?专家建议,可以结合本地特色,挖掘独特文化元素。西安碑林博物馆推出的“碑林拓印”文创,让游客亲手体验古代拓印技艺;苏州博物馆则利用江南园林元素,设计出精美的书签、折扇等产品。借助社交媒体和电商平台,也能帮助中小博物馆扩大影响力。
2021年夏天,黄鹤楼文创雪糕突然爆红网络,成为游客打卡的“标配”。这款雪糕以黄鹤楼为造型,不仅外形精致,口味也颇受好评。数据显示,仅2021年暑期,黄鹤楼雪糕就卖出了超过50万支,成为现象级文创产品。
它的成功并非偶然。黄鹤楼本身就是武汉的地标性建筑,具有极高的文化辨识度。雪糕作为夏季刚需消费品,本身就具备广泛的受众基础。再加上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游客纷纷晒出“黄鹤楼雪糕+黄鹤楼”的打卡照,进一步放大了传播效应。
黄鹤楼雪糕的火爆,也给其他景区提供了借鉴。西安兵马俑推出了“俑”气雪糕,敦煌莫高窟推出了“飞天”冰淇淋,甚至连三星堆都推出了“青铜面具”雪糕。这些产品不仅满足了游客的消费需求,更让文化以更轻松、有趣的方式传播出去。
文创产品的魅力,就在于它的“脑洞”足够大。谁能想到,故宫会把朝珠做成耳机?谁又能想到,还珠格格里的容嬷嬷针线盒会成为爆款?这些看似无厘头的创意,恰恰击中了年轻人的兴趣点。
故宫推出的“朝珠耳机”,将清代官员佩戴的朝珠与现代蓝牙耳机结合,既复古又实用,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而“容嬷嬷针线盒”则借助经典影视IP,把针线盒设计成剧中容嬷嬷的造型,幽默感十足,成为手工爱好者的心头好。
除了这些,还有更多有趣的文创产品:
- 敦煌飞天丝巾:将壁画元素融入时尚单品,既典雅又现代。
- 三星堆青铜面具盲盒:让年轻人通过“拆盲盒”的方式了解古蜀文明。
- 秦陵兵马俑手办:把严肃的历史文物变成萌萌的卡通形象。
这些产品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们打破了传统文化的刻板印象,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重新诠释历史。
文创的未来在年轻人手中
博物馆文创的兴起,不仅是商业的成功,更是文化传播方式的革新。它让沉睡千年的文物“活”了起来,也让年轻人以更轻松的方式接触传统文化。
文创产业要想持续发展,仍需更多创新和突破。无论是大博物馆还是小展馆,都需要更贴近年轻人的审美和消费习惯。而年轻人也可以积极参与文创设计,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文创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让历史与当下对话。”或许,这才是文创真正的意义所在。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ICP备19038259号-4 头条快报-行业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