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5 | 来源:融媒体中心 | [ 科技] | 热度[ 0]
618项新国标重磅发布!家电、婴幼用品、化妆品安全再升级---正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准发布618项国家标准,涵盖家电、婴幼用品、化妆品等多个民生重点领域。这一大规模标准更新,不仅标志着我国消费品安全监管的进一步强化,更直接关系到亿万家庭的日常生活。新国标覆盖三大核心领域此次发布的618项国家标准中,家电、婴幼用品和化妆品成为重点监管对象。具体来看:1. 家电领域:
618项新国标重磅发布!家电、婴幼用品、化妆品安全再升级
---
正文: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准发布618项国家标准,涵盖家电、婴幼用品、化妆品等多个民生重点领域。这一大规模标准更新,不仅标志着我国消费品安全监管的进一步强化,更直接关系到亿万家庭的日常生活。
新国标覆盖三大核心领域
此次发布的618项国家标准中,家电、婴幼用品和化妆品成为重点监管对象。具体来看:
1. 家电领域:涉及智能家居、节能环保、电气安全等方向,新增了智能家电互联互通、电磁兼容性等关键技术指标,避免因产品质量问题引发火灾或触电风险。
2. 婴幼用品:包括奶瓶、儿童安全座椅、玩具等产品的材料安全、结构设计等,明确禁止使用某些有害化学物质,降低婴幼儿健康风险。
3. 化妆品:修订了防腐剂、重金属含量等限值标准,并首次对“儿童化妆品”单独设立规范,要求成分更温和、标识更清晰。
专家指出,此次标准更新并非简单调整,而是基于近年来消费市场的新变化和潜在风险做出的系统性升级。
为何此时集中发布?
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和科技发展,家电智能化、婴幼用品精细化、化妆品功能化趋势明显,但部分企业为追求利润,在材料、工艺上打“擦边球”,导致安全隐患频发。
- 某些网红小家电因电路设计缺陷引发自燃;
- 劣质儿童玩具含邻苯二甲酸酯,影响发育;
- 化妆品非法添加激素导致“烂脸”投诉激增。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国标的出台,既是回应消费者诉求,也是倒逼行业提质增效。”据透露,未来市场监管部门将加大抽查力度,对不达标企业实施联合惩戒。
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
新标准发布后,普通家庭最直接的影响是什么?
1. 家电更智能也更安全
新规要求智能家电必须通过网络安全测试,防止黑客入侵导致隐私泄露。电饭煲、空气炸锅等小家电的温控精度被严格限定,避免因过热引发事故。
2. 婴幼用品“零容忍”有害物质
新标准对双酚A(BPA)、塑化剂等化学品的限制比欧盟更严格。一位母婴博主感慨:“以前选产品只能靠口碑,现在有国标兜底,放心多了。”
3. 化妆品告别“文字游戏”
针对此前某些产品宣称“无添加”却暗含违禁成分的现象,新规要求所有成分必须按含量降序标注,且儿童化妆品不得使用香精、着色剂。
行业反应:有人欢喜有人忧
- 头部企业:海尔、飞鹤等企业迅速表态支持,称已提前布局研发;
- 中小厂商:部分代工厂负责人坦言“成本至少涨20%”,可能面临淘汰;
- 电商平台:京东、天猫等已启动新标准培训,要求商家限期合规。
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邱宝昌指出:“短期阵痛难免,但长期看,行业‘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将得到遏制。”
未来展望:标准如何落地?
尽管新国标被寄予厚望,但执行层面仍存挑战:
- 检测能力:部分偏远地区质检机构设备不足;
- 消费者认知:调查显示,超六成家长不清楚儿童座椅的国标编码;
- 跨境商品监管:海淘化妆品如何适用新规尚待明确。
对此,官方表示将推出“标准便民查询平台”,并通过短视频等通俗方式普及知识。
从“有没有”到“好不好”,这次大规模标准升级折射出我国消费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导向。正如网友评论:“安全是底线,国标就是守护底线的那道墙。”随着监管与市场的共同发力,消费者或迎来更安心、更透明的购物环境。
(本文部分数据引自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中国标准化年度报告)
---
风格说明:
- 采用头条典型的“悬念+数据+案例”结构,开头点明重要性,中间穿插专家观点和用户反馈,结尾引发思考;
- 口语化表达如“擦边球”“烂脸”等拉近读者距离;
- 关键信息加粗、分点呈现,符合移动端阅读习惯。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ICP备19038259号-4 头条快报-行业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