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2 | 来源:融媒体中心 | [ 商业] | 热度[ 0]
“手机NFC碰一下钱就没了?” 隔空盗刷真相大揭秘!---正文:一条关于“手机NFC隔空盗刷”的消息在网上疯传。有网友称,不法分子只需靠近你的手机,就能通过NFC功能瞬间转走账户里的钱。这一说法引发广泛恐慌,许多人甚至关闭了手机的NFC功能。这种“隔空盗刷”真的存在吗?我们该如何防范?NFC功能真的能被“隔空盗刷”吗?NFC(近场通信)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广泛应用于移动支付、门禁卡、公交卡等
“手机NFC碰一下钱就没了?” 隔空盗刷真相大揭秘!
---
正文:
一条关于“手机NFC隔空盗刷”的消息在网上疯传。有网友称,不法分子只需靠近你的手机,就能通过NFC功能瞬间转走账户里的钱。这一说法引发广泛恐慌,许多人甚至关闭了手机的NFC功能。这种“隔空盗刷”真的存在吗?我们该如何防范?
NFC功能真的能被“隔空盗刷”吗?
NFC(近场通信)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广泛应用于移动支付、门禁卡、公交卡等场景。它的有效距离通常在几厘米内,理论上确实存在被恶意利用的可能。但现实中,想要“隔空盗刷”并非易事,原因如下:
1. 支付需验证:无论是支付宝、微信支付还是银联闪付,小额免密支付通常有金额限制(如单笔≤1000元),且大额交易仍需密码、指纹或人脸识别。
2. 设备需解锁:大多数手机的NFC支付功能要求设备处于解锁状态,如果手机锁屏,攻击者无法直接操作。
3. 技术门槛高:黑客需要专业设备,并近距离接触目标手机,实际操作中很难大规模作案。
尽管如此,安全漏洞仍然存在。部分老旧机型或未更新系统的手机可能存在NFC协议漏洞,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真实案例:盗刷真的发生过吗?
近年来,国内外确实出现过利用NFC盗刷的案例,但大多属于极端情况:
- 2019年,英国警方曾破获一起NFC盗刷案,犯罪分子利用改装POS机,在拥挤的地铁站靠近受害者的钱包,盗刷了多张支持非接支付的银行卡。
- 国内也曾有报道,称不法分子在公交、商场等人流密集处,试图用便携式读卡器窃取他人银行卡信息。
不过,这些案例的共同点是:受害者大多使用的是未加密的实体银行卡,而非手机支付。手机支付由于有多重验证机制,安全性相对更高。
如何防范NFC盗刷风险?
虽然“隔空盗刷”并非普遍现象,但防患于未然总是好的。以下是几个实用建议:
1. 关闭不常用的NFC功能:如果平时不用NFC支付,可以在手机设置中暂时关闭该功能。
2. 启用支付验证:确保支付宝、微信等APP开启指纹或面容ID验证,避免免密支付额度设置过高。
3. 使用防屏蔽钱包:如果携带带有NFC功能的银行卡,可选用防电磁屏蔽的钱包或卡套。
4. 定期检查交易记录:发现异常消费立即联系银行或支付平台冻结账户。
专家解读:不必过度恐慌,但需提高警惕
网络安全专家表示,NFC盗刷在技术上可行,但实际发生的概率较低,普通用户无需过度担心。真正的高风险场景是:
- 手机丢失且未设锁屏密码
- 银行卡未加密且随意放置
- 在陌生环境使用公共Wi-Fi进行支付
相比之下,钓鱼短信、虚假链接等诈骗手段更为常见,用户更应警惕此类骗局。
网友热议:有人淡定,有人恐慌
对于“NFC隔空盗刷”的说法,网友反应不一:
- “吓得我赶紧关了NFC!” ——部分用户选择直接禁用该功能。
- “根本不可能,除非手机没密码!” ——技术党认为风险被夸大。
- “还是小心点好,万一中招就惨了。” ——更多人选择加强防范。
技术虽强,安全意识更重要
“手机NFC碰一下钱就没了”的说法有一定夸张成分,但并非完全无稽之谈。随着移动支付普及,犯罪手段也在升级。与其恐慌,不如做好基础防护:
✅ 开启支付验证
✅ 避免手机长时间暴露在公共场合
✅ 定期检查账户安全
科技让生活更便捷,但也需要我们保持警惕。你的手机NFC功能还开着吗?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ICP备19038259号-4 头条快报-行业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