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2 | 来源:融媒体中心 | [ 产业] | 热度[ 0]
“非标商业”频出圈:另类空间引爆消费新潮流---正文:近年来,传统商业地产面临同质化竞争、客流下滑的困境,而一种名为“非标商业”的新型业态却悄然崛起,频频“出圈”。从废弃工厂改造的艺术市集,到老街区里的创意快闪店,再到集装箱组成的潮流街区,这些“另类”空间不仅吸引了大量年轻人打卡,更释放出强劲的消费动能。“非标商业”为何能火?“非标商业”指的是区别于传统购物中心、百货商场的非标准化商业空间。它们往
“非标商业”频出圈:另类空间引爆消费新潮流
---
正文:
近年来,传统商业地产面临同质化竞争、客流下滑的困境,而一种名为“非标商业”的新型业态却悄然崛起,频频“出圈”。从废弃工厂改造的艺术市集,到老街区里的创意快闪店,再到集装箱组成的潮流街区,这些“另类”空间不仅吸引了大量年轻人打卡,更释放出强劲的消费动能。
“非标商业”为何能火?
“非标商业”指的是区别于传统购物中心、百货商场的非标准化商业空间。它们往往依托于旧厂房、老街区、闲置空地等非传统商业载体,通过创意改造,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消费场景。
1. 个性化体验,满足Z世代需求
与传统商场千篇一律的品牌组合不同,“非标商业”更注重场景营造和互动体验。上海“TX淮海”将艺术展览、潮牌快闪、咖啡文化融为一体,成为年轻人社交的新地标。一位95后消费者表示:“这里不像商场,更像一个可以玩、可以拍照、可以买潮牌的综合空间。”
2. 低成本运营,灵活性强
相比动辄数十亿投资的购物中心,“非标商业”通常采用轻资产模式,利用闲置资源进行低成本改造。北京“798艺术区”原本是废弃工厂,经过艺术化改造后,成为国内外游客必打卡的文旅商业综合体。
3. 社交属性强,自带流量
在社交媒体时代,“非标商业”凭借独特的视觉设计和沉浸式体验,成为小红书、抖音等平台的“流量密码”。成都“Regular源野”凭借其地下公园式的设计,开业即爆火,日均客流量超万人次。
案例解析:谁在玩转“非标商业”?
1. 阿那亚:从海边社区到文化IP
位于秦皇岛的阿那亚,最初只是一个度假地产项目,但通过引入孤独图书馆、沙丘美术馆等文化IP,成功转型为“文艺青年朝圣地”。阿那亚每年吸引超百万游客,衍生出酒店、餐饮、文创等多元消费场景。
2. 上海“现所”:老厂房变身创意园区
由毛巾厂改造的“现所”集合了买手店、咖啡馆、工作室等业态,成为上海潮人聚集地。其负责人表示:“我们不做传统零售,而是打造一个让消费者愿意停留、探索的空间。”
3. 深圳“华侨城创意园”:工业遗产焕发新生
深圳华侨城创意园利用旧厂房打造艺术展览、市集、音乐节等活动,年营收超10亿元,证明了“非标商业”的盈利能力。
挑战与未来:能持续火下去吗?
尽管“非标商业”势头正猛,但也面临诸多挑战:
- 同质化风险:随着模仿者增多,部分项目开始陷入“网红打卡—热度下滑—客流流失”的怪圈。
- 运营难度高:需要持续的更新和活动策划,对团队创意能力要求极高。
- 政策不确定性:部分项目因用地性质问题,可能面临整改风险。
不过,业内人士普遍看好其长期发展。仲量联行研究报告指出:“未来5年,‘非标商业’将成为商业地产的重要增长点,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的存量改造中。”
“非标商业”的兴起,反映了消费市场从“物质需求”向“精神体验”的转变。它不仅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更是城市更新、文化焕活的重要载体。如何避免昙花一现,真正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将是行业需要思考的关键。
正如一位商业策划人所说:“消费者不再只为商品买单,而是为体验、为故事、为情感共鸣买单。‘非标商业’恰恰抓住了这一点。”
---
(全文约1500字)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ICP备19038259号-4 头条快报-行业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