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8 | 来源:融媒体中心 | [ 手机] | 热度[ 0]
阿里巴巴集团再度减持小鹏汽车股票的消息引发市场广泛关注。根据港交所披露的文件显示,阿里旗下淘宝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在12月15日以每股73.5港元的价格,出售了小鹏汽车2500万股,套现约18.4亿港元。这已是阿里近期第二次大规模减持小鹏股份,距离上一次减持仅过去一个多月时间。这一连串的减持动作,不禁让人联想到近期造车新势力面临的资本困局。今年以来,包括理想、蔚来在内的多家新能源车企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
阿里巴巴集团再度减持小鹏汽车股票的消息引发市场广泛关注。根据港交所披露的文件显示,阿里旗下淘宝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在12月15日以每股73.5港元的价格,出售了小鹏汽车2500万股,套现约18.4亿港元。这已是阿里近期第二次大规模减持小鹏股份,距离上一次减持仅过去一个多月时间。
这一连串的减持动作,不禁让人联想到近期造车新势力面临的资本困局。今年以来,包括理想、蔚来在内的多家新能源车企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资本撤离。曾经被资本热捧的造车新势力,似乎正在经历一场资本寒冬。
小鹏汽车作为造车新势力的代表企业之一,自2014年成立以来就备受资本青睐。2019年,阿里巴巴参与小鹏汽车的C轮融资,成为其重要的战略投资者。在随后的几年里,阿里多次增持小鹏股份,最高时持股比例达到13.3%,是仅次于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的第二大股东。
自2022年以来,阿里的持股态度开始转变。今年6月,阿里首次减持小鹏股份,持股比例从10.2%降至9.2%。随后在11月,阿里再度减持,持股比例降至8.9%。而最近的这次减持后,阿里的持股比例已经降至7.5%。
这一系列减持动作的背后,反映出资本市场对造车新势力的态度正在发生转变。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因素: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随着传统车企加速电动化转型,以及更多科技公司入局造车,市场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价格战持续不断,毛利率持续承压,使得投资者对造车新势力的盈利前景产生担忧。
资本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投资者更倾向于投资那些已经实现盈利、现金流稳定的企业。而大多数造车新势力仍处于亏损状态,需要持续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和市场扩张。
第三,自动驾驶等前沿技术的商业化进程不及预期。小鹏汽车一直将自动驾驶作为核心竞争力,但该技术的商业化落地仍然面临诸多挑战,这也影响了资本市场对其长期价值的判断。
小鹏汽车近期发布的财报数据显示,公司第三季度净亏损达到38.9亿元,虽然营收同比增长25%,但亏损幅度较去年同期扩大。截至三季度末,小鹏汽车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64.8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100亿元。
面对资本市场的压力,小鹏汽车也在积极寻求突破。今年7月,小鹏汽车与大众汽车集团达成技术合作框架协议,大众汽车向小鹏汽车增资约7亿美元,收购小鹏汽车4.99%的股权。这一合作被视为小鹏汽车在资本寒冬中的一次重要突破。
小鹏汽车也在加速推进国际化战略。今年10月,小鹏汽车在德国慕尼黑国际车展上发布了国际战略,计划明年进入德国、法国等欧洲市场。小鹏汽车还在中东地区与当地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发智能电动汽车市场。
业内专家表示,阿里减持小鹏股份并不代表对其完全失去信心,更可能是基于自身投资策略的调整。阿里巴巴近期正在进行组织架构和战略调整,需要重新配置资源,聚焦核心业务。小鹏汽车股价近期有所回升,也为投资者提供了较好的退出时机。
不过,这一事件确实反映出造车新势力面临的共同挑战。在经历了前几年的资本狂热后,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在进入理性发展期。资本更加谨慎,对企业盈利能力、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力的要求也更高。
对于小鹏汽车而言,如何在这个关键时期保持战略定力,加快技术创新和商业化落地,提升自身的造血能力,将是决定其未来发展的关键。也需要通过更加开放的姿态,寻求更多战略投资者的支持,共同应对行业变革带来的挑战。
造车新势力的资本故事远未结束,但显然已经进入了新的篇章。在这个篇章中,资本将更加理性,企业需要拿出实实在在的业绩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对于小鹏汽车和其他造车新势力来说,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下半场,资本市场的态度转变可能会加速行业洗牌。那些能够持续创新、控制成本、实现盈利的企业将获得更多发展机会,而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可能面临更大压力。在这个关键时期,如何平衡短期业绩和长期发展,将是所有造车新势力都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ICP备19038259号-4 头条快报-行业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