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1 | 来源:融媒体中心 | [ 手机] | 热度[ 0]
正文:在吉林省珲春市东阿拉村,一群特殊的“小老师”和“小支书”正悄然改变着这个边境村庄的面貌。他们不是真正的教师或村干部,而是村里的青少年,利用课余时间参与乡村建设,为家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一现象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成为乡村振兴中的一抹亮色。“小老师”助力乡村教育东阿拉村地处偏远,教育资源相对匮乏,许多孩子放学后缺乏有效的学习辅导。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村里几名初中和高中的学生自发组织起来,成立“
正文:
在吉林省珲春市东阿拉村,一群特殊的“小老师”和“小支书”正悄然改变着这个边境村庄的面貌。他们不是真正的教师或村干部,而是村里的青少年,利用课余时间参与乡村建设,为家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一现象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成为乡村振兴中的一抹亮色。
“小老师”助力乡村教育
东阿拉村地处偏远,教育资源相对匮乏,许多孩子放学后缺乏有效的学习辅导。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村里几名初中和高中的学生自发组织起来,成立“小老师”志愿队,利用周末和寒暑假为低年级学生辅导功课。
“我们村离镇上的学校远,很多家长文化水平不高,辅导孩子作业很吃力。”16岁的“小老师”李雪(化名)说,“我们虽然年纪不大,但能帮一点是一点。”
这些“小老师”不仅辅导功课,还组织趣味课堂,教孩子们绘画、音乐和简单的科学实验,丰富了乡村孩子的课余生活。村民王阿姨感慨:“以前孩子放学就是玩手机,现在有‘小老师’带着学习,成绩提高了,人也更懂事了。”
“小支书”参与村庄治理
除了教育帮扶,东阿拉村还活跃着一群“小支书”——村里的青少年参与村务管理,提出改善村庄环境的建议。在村委会的支持下,他们成立了“青少年议事会”,定期讨论村庄发展问题,如垃圾分类、道路修缮、文化宣传等。
15岁的“小支书”张明(化名)说:“我们虽然年纪小,但也能为村里做点事。比如上次我们发现村口的垃圾堆放不规范,就向村委会提建议,后来村里增设了分类垃圾桶。”
村委会主任李强表示:“这些孩子思维活跃,提出的建议很有价值。他们的参与让村庄治理更有活力,也让年轻一代更了解家乡,未来更愿意留在这里发展。”
社会反响:乡村振兴的新希望
东阿拉村的“小老师”和“小支书”现象引发了广泛讨论。教育专家认为,这种模式不仅弥补了乡村教育资源的不足,还培养了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领导能力。乡村振兴研究者指出,青少年参与乡村建设是可持续的发展路径,能增强乡村的凝聚力和创新力。
网友纷纷点赞:“这些孩子真棒!乡村振兴需要这样的新鲜血液。”“希望更多乡村能借鉴这种模式,让年轻人成为改变家乡的主力军。”
未来展望:能否推广?
目前,珲春市相关部门已关注到东阿拉村的经验,计划在其他村庄试点推广“青少年参与乡村治理”模式。当地学校也考虑将社会实践纳入课程,鼓励更多学生为家乡贡献力量。
不过,也有声音提醒,青少年参与乡村建设需要合理引导,避免影响正常学业。如何平衡学习与公益,仍需进一步探索。
无论如何,东阿拉村的“小老师”和“小支书”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乡村振兴不仅是成年人的责任,青少年同样可以成为重要的推动力量。他们的故事,或许能为更多乡村提供启示。
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ICP备19038259号-4 头条快报-行业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