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龙门:北宋绚烂余晖的见证

2025-09-25 | 来源:融媒体中心 | [ 手机] | 热度[ 0]


站在开封的景龙门前,斑驳的石砖在夕阳下泛着金红光泽,仿佛能听到千年前汴京街市的喧哗。这座始建于北宋景德年间(1004-1007年)的城门,历经17次黄河泛滥仍屹立不倒,最近考古人员在其瓮城遗址发现了带有宣和三年铭文的瓦当,让这座千年城门再度引发关注。专家表示,景龙门作为北宋东京城外城西北门,不仅是清明上河图中城楼的原型之一,更是研究中国古代城建史活化石。雷峰塔有多少年的历史说起古塔,不得不提西

站在开封的景龙门前,斑驳的石砖在夕阳下泛着金红光泽,仿佛能听到千年前汴京街市的喧哗。这座始建于北宋景德年间(1004-1007年)的城门,历经17次黄河泛滥仍屹立不倒,最近考古人员在其瓮城遗址发现了带有"宣和三年"铭文的瓦当,让这座千年城门再度引发关注。专家表示,景龙门作为北宋东京城外城西北门,不仅是清明上河图中城楼的原型之一,更是研究中国古代城建史活化石。

雷峰塔有多少年的历史

说起古塔,不得不提西湖边的雷峰塔。这座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的古塔,到2023年已有1046年历史。不过我们现在看到的雷塔是2002年重建的——原塔在1924年倒塌,鲁迅先生还专门写过论雷峰塔的倒掉。老杭州人应该记得,旧塔残骸最后七层砖砌塔心至今仍保存在新塔底层供人参观。

有意思的是,雷峰塔的建造者吴越国王钱俶,当初是为庆祝妃子黄氏得子而建。塔名原本叫"皇妃塔",民间因塔位于夕照山雷峰顶,渐渐叫成了雷峰塔。北宋诗人林逋的"雷峰夕照"诗句,让这里成为西湖十景中最富诗意的存在。现在塔内电梯直达顶层,既能看西湖全景,又能通过透明地板俯瞰千年塔基遗址,这种古今交融的体验特别奇妙。

描写冬天落日余晖的诗句(七首夕阳诗词优美)

冬天的夕阳总带着清冷的美感,古人对此格外钟情。白居易的"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虽未直接写夕阳,但暮雪将至的黄昏意境已呼之欲出。这里分享七首经典冬日夕阳诗:

景龙门:北宋绚烂余晖的见证-1

1.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塞外冬日的壮阔

2. 杜甫阁夜"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战乱中的冬夜沉思

3. 李商隐登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千古夕阳绝唱

4.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边塞军旅的冬日暮色

5. 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水墨画般的江暮雪景

6. 范仲淹渔家傲"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戍边将士的冬日黄昏

7. 陆游卜算子·咏梅"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南宋文人的冬日感怀

这些诗词里的冬日夕阳,或是壮美,或是孤寂,都带着中国人特有的时空感悟。现在站在景龙门看落日时,依然能感受到这种穿越千年的情感共鸣。

上海古塔景点有哪些地方 有哪些古塔景点

上海其实藏着不少值得探访的古塔。最著名的当属龙华塔,这座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建的砖木塔,比雷峰塔还年长一岁,是上海地区最古老的塔。塔高40.4米,七层八角的结构保存完好,夜晚灯光映衬下特别有盛唐遗风。

松江方塔园的兴圣教寺塔也很有看头,建于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因塔身方形得名。这座塔的特别之处在于每层檐角都悬挂铜铃,风起时清音远扬。青浦的万寿塔则是明代万历年间建筑,虽然只有三层,但塔身彩绘保留着明代江南民间艺术的鲜活痕迹。

嘉定法华塔、南翔寺砖塔这些唐宋时期的古塔,现在都成了城市文化客厅。最近文物部门还在崇明发现了疑似元代风水塔的遗址,说明上海的古塔文化还有待继续挖掘。这些古塔散落在现代都市中,就像时空的坐标点,连起来就是一部生动的上海建筑史。

站在景龙门残存的台阶上,夕阳正穿过门洞洒在青石板上。考古队长张教授指着门楣上的榫卯结构说:"这种宋代营造法式记载的'螳螂头勾股'工艺,现在还能在雷峰塔的斗拱上找到相同做法。"或许这就是古建筑最动人的地方——它们用砖石木料编织着一张跨越时空的文化网络,让今天的我们依然能触摸到历史的温度。随着开封宋都古城墙修复工程的推进,景龙门周边将建设遗址公园,这座见证过北宋辉煌与悲壮的城门,正在新时代迎来另一种新生。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新闻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ICP备19038259号-4   头条快报-行业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