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号月球样品展激发小学生太空梦:未来要取回火星土壤

2025-06-25 | 来源:融媒体中心 | [ 电商] | 热度[ 0]


月球上的土壤和地球上的土壤有什么不同?展台前,讲解员王老师正在耐心解答孩子们的问题。大家看,月球土壤的专业名称叫月壤,它和地球土壤最大的区别就是没有有机物。王老师指着展柜里的样品说,地球土壤里有腐烂的植物、微生物,甚至小虫子,而月壤完全是由岩石碎屑、矿物颗粒和玻璃珠组成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李春来研究员告诉我们,月壤的平均粒径只有约60微米,比面粉还要细。由于没有大气层的

月球上的土壤和地球上的土壤有什么不同?

展台前,讲解员王老师正在耐心解答孩子们的问题。"大家看,月球土壤的专业名称叫'月壤',它和地球土壤最大的区别就是没有有机物。"王老师指着展柜里的样品说,"地球土壤里有腐烂的植物、微生物,甚至小虫子,而月壤完全是由岩石碎屑、矿物颗粒和玻璃珠组成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李春来研究员告诉我们,月壤的平均粒径只有约60微米,比面粉还要细。由于没有大气层的保护,月壤经历了数十亿年的太空风化,表面布满了微小的撞击坑。最特别的是,月壤中含有大量纳米级铁单质,这是太阳风中的氢离子长期轰击形成的,这种特殊结构让月壤呈现出独特的灰褐色。

嫦娥五号月球样品展激发小学生太空梦:未来要取回火星土壤-1

正在记录笔记的六年级学生刘雨欣突然举手提问:"老师,月球土壤能种菜吗?"这个问题引得现场一片笑声。王老师解释道,由于缺乏氮、磷、钾等植物必需元素,月壤确实无法直接支持植物生长。"不过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何在月球上种菜,也许将来你们真能看到月球农场呢!"

月球"土特产"成研究热潮:从月球岩石到不会融化的冰

展览现场特别设置了一个互动区,孩子们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月壤的显微结构。"哇!这些小球球好像珍珠!"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小女孩惊呼道。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的郑永春博士介绍,这些玻璃珠是陨石撞击月球时产生的高温将岩石熔化后飞溅形成的,直径通常在几十到几百微米之间。

更令人惊奇的是,科学家在月球两极永久阴影区发现了水冰的存在。"这些冰在月球极端环境下已经存在了数十亿年,就像被放在天然冰箱里一样。"郑博士说。美国NASA的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数据显示,月球南极某些陨石坑底部的水冰储量可能超过6亿吨。

展览中还展示了各国获取的月球样品对比。美国阿波罗计划带回的月岩大多来自月球正面中低纬度地区,而嫦娥五号采集的样品则来自月球正面西北部的风暴洋地区,这个区域形成于约13亿年前,比阿波罗样品年轻了近20亿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设计师张熇说:"不同年龄、不同区域的月壤,就像月球不同时期留下的'日记'。"

6次登月挖回382公斤,美国为何还想得到嫦娥五号挖回的土?

在展馆的国际合作展区,一个特别的展板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上面记录着2020年12月,NASA向中国国家航天局发来的合作请求,希望能获得部分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样品进行科学研究。这让很多人感到困惑:美国已经通过6次阿波罗任务带回了382公斤月球样本,为什么还对中国的1.731公斤月壤如此感兴趣?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的焦维新教授解释:"嫦娥五号采样地点非常特殊,这个区域的月壤形成于月球地质活动的'中年时期',正好填补了阿波罗样品和苏联月球号样品之间的空白。"据悉,美国最后一个月球采样任务是1972年的阿波罗17号,距今已近半个世纪。

更耐人寻味的是,根据美国国会2011年通过的"沃尔夫条款",NASA被禁止与中国航天机构进行双边合作。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的宝音贺西教授指出:"科学终究要突破政治藩篱。现在美国科学家需要通过第三方机构才能申请中国月壤样品,这反而增加了研究成本和时间。"

嫦娥五号登月的主要任务是

展厅中央,一个巨大的嫦娥五号探测器模型格外醒目。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专家在现场讲解:"嫦娥五号是我国首个实施月球采样返回的探测器,它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和上升器四部分组成,就像一支太空'接力队'。"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从文昌航天发射场升空,经过112小时的飞行后进入环月轨道。12月1日,着陆器成功降落在月球风暴洋北部吕姆克山附近,这里被认为是月球最年轻的玄武岩平原之一。在接下来的48小时里,嫦娥五号完成了钻取和表取两种方式的采样工作,共获取了1.731千克月壤样品。

"最惊险的是月面起飞环节。"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的专家回忆道,"上升器需要在没有发射塔架的情况下自主起飞,与轨道器在月球轨道交会对接,这在中国航天史上是第一次。"12月17日凌晨,返回器携带月壤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标志着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

嫦娥5号成功取得月壤,那么带回来的月球土壤会有辐射吗?

在展览的安全防护展区,不少家长都提出了这个担忧。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专家给出了专业解答:"月壤确实含有微量放射性元素,但经过严格检测,其辐射水平还不到地球本底辐射的十分之一。"

专家进一步解释,月球表面的辐射主要来自宇宙射线和太阳风粒子,但由于月壤颗粒非常细小,大部分放射性物质都集中在表层几个微米内。"我们在样品处理过程中采取了严格的防护措施,所有展出的月壤都经过特殊封装,参观者接触到的辐射剂量比坐一次飞机还要低。"

更令人振奋的是,科学家发现月壤中的氦-3含量可能高达百万吨级。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的周树云教授说:"氦-3是未来核聚变发电的理想燃料,100吨氦-3就能满足全球一年的能源需求。虽然目前开采利用还不现实,但这为人类未来开发月球资源指明了方向。"

展览结束时,张晓明在留言簿上工整地写道:"我长大后要当航天员,去火星取土壤回来!"据馆方统计,类似这样的留言已经收集了超过5000条。中国航天基金会秘书长王东炬说:"这些孩子的梦想,或许就是中国航天的未来。嫦娥五号带回的不只是月壤,更播撒下了无数航天梦想的种子。"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新闻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ICP备19038259号-4   头条快报-行业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