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24 | 来源:融媒体中心 | [ 商业] | 热度[ 0]
近年来,智能驾驶(智驾)技术成为车企营销的“金字招牌”,从“自动驾驶”到“无人驾驶”,宣传话术层出不穷。随着多起智驾事故引发社会关注,行业风向正在悄然转变——车企开始主动“降温”智驾宣传,安全成为新的关键词。车企在模糊智驾和自动驾驶界限吗?“L2级辅助驾驶”和“L4级自动驾驶”在技术上有本质区别,但不少车企在宣传时却有意无意地模糊这一界限。某些品牌在广告中强调“解放双手”“自动变道”,甚至直接打出
近年来,智能驾驶(智驾)技术成为车企营销的“金字招牌”,从“自动驾驶”到“无人驾驶”,宣传话术层出不穷。随着多起智驾事故引发社会关注,行业风向正在悄然转变——车企开始主动“降温”智驾宣传,安全成为新的关键词。
“L2级辅助驾驶”和“L4级自动驾驶”在技术上有本质区别,但不少车企在宣传时却有意无意地模糊这一界限。某些品牌在广告中强调“解放双手”“自动变道”,甚至直接打出“自动驾驶”的标语,导致部分消费者误以为车辆可以完全自主行驶。
这种模糊宣传带来了巨大隐患。2023年,某新势力品牌车主因过度依赖智驾系统发生严重事故,引发舆论哗然。事后调查显示,车主误以为车辆能“完全自动驾驶”,在行驶过程中长时间脱离方向盘,最终酿成悲剧。
行业专家指出,车企在营销时应更加严谨,避免误导消费者。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近期也发布指南,要求车企明确区分“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并加强用户教育。毕竟,技术再先进,安全才是第一位的。
在智驾市场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车企开始调整策略。广汽埃安旗下高端品牌昊铂近日推出HL车型,主打高阶智驾功能,但价格却比同级别的问界M8低了近10万元,引发行业震动。
昊铂HL搭载了激光雷达、高精地图和自研智驾算法,官方宣称可实现高速NOA(领航辅助驾驶)和城市道路自动变道等功能。其起售价仅为25万元左右,远低于问界M8的35万元定价。
这一“低价高配”策略被业内解读为“破釜沉舟”之举。有分析认为,昊铂希望通过价格战快速抢占市场,但同时也面临盈利压力。毕竟,智驾系统的研发成本极高,低价策略能否持续仍存疑问。
不过,消费者对此反应热烈。有网友表示:“如果智驾功能差不多,便宜10万为什么不选?”但也有业内人士提醒,智驾体验不仅取决于硬件,软件优化和实际路况适配同样重要,购车时仍需理性评估。
“全民智驾”是近期行业热议的话题。部分车企宣称,未来几年内,高阶智驾功能将像智能手机一样普及,甚至成为“标配”。这一愿景却引发巨大争议。
反对者认为,智驾技术尚未成熟,盲目推广可能带来安全隐患。某些品牌的智驾系统在复杂路况下频繁误判,甚至出现“幽灵刹车”现象。不同地区的交通规则和道路条件差异巨大,智驾系统能否适应仍是未知数。
更令人担忧的是,车企的宣传话术让消费者陷入“语文题困境”。某品牌称其系统“接近L3级”,但实际仍是L2级辅助驾驶,导致用户对功能边界产生误解。有车主吐槽:“买车前说是‘自动驾驶’,买完发现只是‘高级定速巡航’。”
专家呼吁,行业应回归理性,避免过度营销。智驾技术的普及需要时间,车企应优先确保安全性,而非一味追求“炫技”。毕竟,再先进的智驾系统,如果不能让用户真正放心,终究只是空中楼阁。
安全才是智驾的终极答案
智驾技术的进步值得期待,但安全始终是行业不可逾越的红线。车企在追求技术突破的同时,必须加强责任意识,避免误导消费者。谁能真正平衡“创新”与“安全”,谁就能在竞争中赢得用户信任。
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智驾的“降温”并非倒退,而是行业走向成熟的标志。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ICP备19038259号-4 头条快报-行业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