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小村的“拓荒牛”

2025-06-19 | 来源:融媒体中心 | [ 商业] | 热度[ 0]


---在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上,有一个名叫“扎西村”的小村庄。这里常年风雪交加,土地贫瘠,村民们世代以放牧为生,生活条件极为艰苦。近十年来,这个小村庄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都源于一位被称为“拓荒牛”的扶贫干部的到来。“拓荒牛”是谁?“拓荒牛”本名李强,是某省扶贫办的一名普通干部。2013年,他主动请缨,来到扎西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初到高原,李强就因高原反应病倒了,但他硬是咬牙坚持

---

在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上,有一个名叫“扎西村”的小村庄。这里常年风雪交加,土地贫瘠,村民们世代以放牧为生,生活条件极为艰苦。近十年来,这个小村庄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都源于一位被称为“拓荒牛”的扶贫干部的到来。

“拓荒牛”是谁?

高原小村的“拓荒牛”-1

“拓荒牛”本名李强,是某省扶贫办的一名普通干部。2013年,他主动请缨,来到扎西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初到高原,李强就因高原反应病倒了,但他硬是咬牙坚持了下来。村民们起初对这个“城里来的干部”并不信任,甚至有人调侃:“他能待多久?一个月?两个月?”李强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决心。

十年坚守,荒原变绿洲

扎西村的土地不适合传统农作物种植,李强经过多次调研,决定引进耐寒的青稞和藜麦品种。他自掏腰包购买种子,挨家挨户劝说村民试种。第一年,收成并不理想,许多村民打了退堂鼓。但李强没有放弃,他请来农业专家指导,改良种植技术。第二年,青稞和藜麦的产量翻了一番,村民们的收入也开始增加。

除了农业,李强还带领村民发展畜牧业。他联系外地企业,为村里的牦牛和藏羊找到了稳定的销售渠道。他还推动村里建起了合作社,让村民们学会了“抱团取暖”。扎西村的牦牛肉和藏羊毛制品已经远销全国各地,甚至出口到了国外。

“拓荒牛”的“牛脾气”

李强的“牛脾气”在村里是出了名的。有一次,村里修路需要占用几户村民的草场,村民们不同意,工程一度停滞。李强连续半个月挨家挨户做工作,甚至自己垫钱补偿村民。路修通了,村里的农产品运输问题得到了解决。村民们感慨:“李书记是真的为我们着想。”

还有一次,村里的一名孤儿因贫困辍学,李强得知后,立即联系了爱心人士资助,并亲自接送孩子上学。这名孩子已经考上了大学,成为村里的骄傲。

社会反响:从质疑到敬佩

起初,村民们对李强的扶贫工作持怀疑态度,甚至有人觉得他是“来镀金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强的真诚和努力打动了所有人。村民扎西多吉说:“李书记就像我们的亲人,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扎西村。”

李强的事迹也引起了媒体的关注。某电视台曾以高原上的“拓荒牛”为题报道了他的故事,节目播出后,许多网友留言:“这样的干部才是真正的英雄!”“希望全国多一些像李强这样的扶贫干部。”

现状与未来:乡村振兴的“新希望”

扎西村已经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村民们的年人均收入从十年前的不足2000元增长到了1万多元。村里通了公路、建起了学校、安装了太阳能路灯,生活条件大为改善。李强却依然忙碌,他正在筹划乡村旅游项目,希望借助高原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更多游客,带动村民进一步增收。

“乡村振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一代代人接力。”李强说,“只要村民们需要,我就会一直留在这里。”

李强的故事,是千千万万扶贫干部的缩影。他们像“拓荒牛”一样,默默耕耘在贫困地区,用汗水和智慧改变着乡村的面貌。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更是一种值得弘扬的精神。正如一位网友所说:“扶贫干部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新闻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ICP备19038259号-4   头条快报-行业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