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8%受访者希望国家扶持真正为消费者“排雷”的“第三方测评”机构

2025-04-30 | 来源:融媒体中心 | [ 科技] | 热度[ 0]


95.8%受访者呼吁国家扶持“第三方测评”,为消费者精准“排雷”---正文:一项覆盖全国范围的消费者调查结果显示,95.8%的受访者强烈希望国家能扶持真正独立的“第三方测评”机构,帮助消费者在购物时避开“智商税”和虚假宣传。这一数据迅速引发热议,许多网友直言:“现在买东西像‘扫雷’,测评机构再不管用,钱包和信任都要被榨干了!”“第三方测评”乱象:从“排雷”到“埋雷”近年来,随着电商和直播带货的爆发

95.8%受访者呼吁国家扶持“第三方测评”,为消费者精准“排雷”

---

正文:

一项覆盖全国范围的消费者调查结果显示,95.8%的受访者强烈希望国家能扶持真正独立的“第三方测评”机构,帮助消费者在购物时避开“智商税”和虚假宣传。这一数据迅速引发热议,许多网友直言:“现在买东西像‘扫雷’,测评机构再不管用,钱包和信任都要被榨干了!”

95.8%受访者希望国家扶持真正为消费者“排雷”的“第三方测评”机构-1

“第三方测评”乱象:从“排雷”到“埋雷”

近年来,随着电商和直播带货的爆发式增长,消费者对商品真实质量的判断越来越依赖测评。市场上不少测评机构却“变了味”——有的收钱“恰饭”,把劣质产品吹成“性价比之王”;有的靠“黑红”套路博流量,故意夸大缺陷;甚至还有机构与商家合谋“假测评真带货”。

95.8%受访者希望国家扶持真正为消费者“排雷”的“第三方测评”机构-2

一位曾从事测评行业的内部人士透露:“很多机构表面上标榜‘客观’,实际报价单明码标价,好评一条收费几千到几万不等。”更讽刺的是,部分消费者反馈:“看完测评反而更迷茫了,同一款产品在不同测评视频里能夸出花也能骂成渣。”

95.8%受访者希望国家扶持真正为消费者“排雷”的“第三方测评”机构-3

这种乱象直接导致公众信任危机。调查中,超七成受访者表示“不再轻信任何测评”,转而依赖朋友推荐或“自己试错”。网友@爱剁手的小李吐槽:“上次信了某测评博主推荐的‘平价神器’,结果用一次就报废,连退货都被商家甩锅——测评和商家根本是一伙的!”

国家出手?消费者呼吁“真独立”

面对行业乱象,95.8%的受访者将希望寄托于国家层面的监管和扶持。他们期待政府能牵头建立非营利性、资金透明的第三方测评体系,或通过资质认证、数据联网等方式规范现有机构。

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王敏指出:“理想的测评机构应像‘裁判员’,而非‘运动员’。建议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切断测评机构与商家的直接利益链;二是建立统一的测评标准;三是公开采样和检测过程,接受社会监督。”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地方已开始试点。浙江省去年推出的“浙里检”平台,联合高校实验室对热门商品抽检,结果直接同步至电商页面,被网友称为“官方拆台机”。一名参与该项目的技术人员表示:“我们连样品都从市场随机购买,商家根本不知道哪天会‘中奖’。”

跨越长期合作是否有价格优惠?

在讨论第三方测评的商业模式时,一个尖锐问题浮出水面:如果机构与品牌方长期合作,是否会因“量大从优”而影响公正性?

某头部测评机构前员工匿名爆料:“大客户通常能拿到‘打包价’,比如一年测评费打七折,但条件是‘优先沟通负面结果’——说白了就是给商家改错的机会,甚至删稿。”这种“弹性合作”直接导致测评报告“注水”。某知名奶粉品牌被曝检测不合格后,合作机构迅速发布“复检合格”报告,但未公开复检样本来源,引发质疑。

对此,法律界人士强调:“若测评机构隐瞒合作关系或修改数据,可能构成虚假宣传罪。”但现实中,消费者很难取证。独立测评人“老K”建议:“国家应强制要求测评机构公示客户名单和收入来源,就像上市公司披露财报一样。”

---

未来展望:测评行业能否“刮骨疗毒”?

尽管挑战重重,但消费者对“真实测评”的需求仍在暴涨。数据显示,2023年全网测评类播放量同比翻倍,翻车”“打假”类视频最受欢迎。这反映出公众对“排雷”的迫切需求。

业内预测,随着国家监管趋严和行业自律加强,未来或出现“国家队”测评平台,或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检测数据不可篡改。正如网友所说:“如果连测评都不能信,我们还能信什么?”

这场关于信任的战役,或许才刚刚开始。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新闻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ICP备19038259号-4   头条快报-行业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