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4 | 来源:融媒体中心 | [ 文化] | 热度[ 0]
“非标商业”爆火!小众空间如何撬动千亿消费新蓝海?---一、现象:从“无人问津”到“排队打卡”,非标商业为何突然出圈?2023年,上海“现所”创意园区周末人流突破2万人次,成都“Regular源野”单日营业额超百万,广州“永庆坊”非遗店铺月均客流量增长300%……这些并非传统商场,而是主打“非标商业”的另类空间——它们或是老厂房改造的文创园,或是藏匿社区的迷你市集,甚至是被废弃的防空洞、油罐。“非
“非标商业”爆火!小众空间如何撬动千亿消费新蓝海?
---
一、现象:从“无人问津”到“排队打卡”,非标商业为何突然出圈?
2023年,上海“现所”创意园区周末人流突破2万人次,成都“Regular源野”单日营业额超百万,广州“永庆坊”非遗店铺月均客流量增长300%……这些并非传统商场,而是主打“非标商业”的另类空间——它们或是老厂房改造的文创园,或是藏匿社区的迷你市集,甚至是被废弃的防空洞、油罐。
“非标商业”(Non-standard Commercial Space),指脱离标准化商场模板,以独特场景、文化标签或体验互动为核心的小型商业体。其特点鲜明:
- 空间“反套路”:拒绝千篇一律的“盒子式”商场,保留建筑原始肌理(如砖墙、管道);
- 业态“混搭”:书店+酒吧、菜场+艺术展等跨界组合成常态;
- 用户“精准狙击”:瞄准Z世代“打卡社交”和中年群体“情怀消费”两极需求。
案例:
- 重庆“鹅岭二厂”凭借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电影取景地标签,年营收从改造前的800万飙升至3亿;
- 北京“隆福寺”将明代寺庙与现代艺术结合,客单价达传统商圈2倍。
---
二、拆解:非标商业的“爆款公式”
1. 场景革命:把“逛商场”变成“沉浸式剧本杀”
“消费者不再为商品买单,而是为‘记忆点’付费。”——商业咨询机构RET睿意德报告指出,非标商业的“网红体质”源于强设计:
- 在地文化嫁接:如西安“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复刻唐风市集,游客换装率超40%;
- 反常识冲突感:杭州“天目里”在美术馆里开菜市场,小红书相关笔记破10万篇;
- 动态迭代:成都“COSMO”每月更换30%快闪店,保持“常逛常新”。
2. 流量密码:从“人找货”到“货找人”
抖音话题非标商业播放量达8.7亿次,印证其社交属性:
- “出片率”即KPI:上海“上生新所”网红泳池打卡点带动周边租金上涨50%;
- 小众品牌孵化器:深圳“华侨城创意园”走出超200个独立设计师品牌,线上转化率超35%。
3. 盈利模式:羊毛出在“体验”上
与传统商业依赖租金不同,非标商业更倾向“二八分成”:
- 主理人联营:成都“Regular源野”与商户按流水分成,商户月均增收30%;
- 会员储值溢价:北京“檀谷”慢闪公园年卡售价2888元仍供不应求。
---
三、争议与隐忧:狂欢背后的“生死局”
1. 复制困局:“网红”变“网黑”只需半年?
- 长沙“文和友”深圳店开业排队5万号,一年后客流锐减70%;
- 专家警告:“场景疲劳”下,60%非标项目3年内面临淘汰。
2. 商业与文化的撕裂
- 云南某古镇引入网红咖啡后,原住民投诉“物价翻倍失去本色”;
- 策展人林书怡指出:“过度商业化可能掏空非标商业的灵魂。”
3. 资本围猎:是创新还是泡沫?
2023年,红杉、高瓴等机构密集投资非标项目,但部分估值已偏离实际:
- 某文创园单平米估值达传统商场3倍,出租率却不足60%;
- 行业预测:2025年前将迎来第一波洗牌。
---
四、非标商业的“长红”之路
1. 回归“力”竞争
- 日本“代官山茑屋书店”通过策展式选书,坪效超普通书店5倍;
- 建议:建立“中台”,每周更新活动策展。
2. 数字化赋能“精准运营”
- 上海“TX淮海”用小程序追踪用户动线,转化率提升22%;
- 趋势:AR导航、AI推荐等将成为标配。
3. 政策红线与社区共生
- 广州要求非标项目保留30%公益空间;
- 成都“玉林路”通过居民共治,商户续约率达90%。
---
非标商业的爆发,本质是消费从“物质满足”转向“情绪价值”的缩影。其能否跳出“昙花一现”的魔咒,取决于能否在商业变现与文化深耕间找到平衡。正如一位从业者所言:“这里没有标准答案,但玩砸的一定是那些只会复制粘贴的人。”
(全文约1580字)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ICP备19038259号-4 头条快报-行业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