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消费 需要提供更多场景

2025-04-21 | 来源:融媒体中心 | [ 消费] | 热度[ 0]


---引言:消费疲软,场景创新成关键近年来,消费市场增速放缓,部分行业甚至出现下滑趋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较往年有所回落,部分消费者持观望态度,消费意愿降低。在此背景下,如何提振消费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专家指出,单纯依靠促销、补贴等传统手段已难以激发消费活力,“提振消费,关键在于提供更多消费场景”,即通过创新消费模式、丰富消费体验,让消费者愿意花钱、乐于消费。

---

引言:消费疲软,场景创新成关键

提振消费 需要提供更多场景-1

近年来,消费市场增速放缓,部分行业甚至出现下滑趋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较往年有所回落,部分消费者持观望态度,消费意愿降低。在此背景下,如何提振消费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专家指出,单纯依靠促销、补贴等传统手段已难以激发消费活力,“提振消费,关键在于提供更多消费场景”,即通过创新消费模式、丰富消费体验,让消费者愿意花钱、乐于消费。

提振消费 需要提供更多场景-2

什么是“消费场景”?为什么它如此重要?我们又该如何打造更多吸引人的消费新场景?

---

提振消费 需要提供更多场景-3

一、什么是“消费场景”?为什么它如此重要?

1. 消费场景的定义

消费场景,指的是消费者在特定环境、氛围或情境下产生的消费行为。它不仅仅是一个购物场所,更是一种体验、一种生活方式。

- 传统场景:超市购物、商场逛街、餐厅吃饭。

- 新兴场景:沉浸式剧本杀+餐饮、露营经济、夜间市集、元宇宙购物等。

2. 消费场景为何能提振消费?

(1)激发消费欲望:单一的商品售卖难以吸引消费者,而场景化消费能通过氛围、互动、社交等方式激发购买冲动。宜家通过“样板间”场景让消费者产生“我也想拥有这样的家”的冲动。

(2)延长消费链条:传统消费往往是一次性交易,而场景化消费可以带动周边消费。露营经济不仅带动帐篷销售,还促进了户外装备、餐饮、摄影等产业。

(3)满足个性化需求:Z世代消费者更注重体验感和社交属性,传统零售模式难以满足,而新场景能精准对接他们的兴趣点。

---

二、当前消费场景的不足:同质化严重,创新乏力

尽管部分行业已开始尝试场景创新,但整体仍存在以下问题:

1. 千篇一律的促销模式:双11、618等大促活动套路化,消费者疲劳感增强。

2. 线下体验不足:许多商场仍以“卖货”为核心,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

3. 数字化场景尚未成熟:虽然直播带货、元宇宙购物兴起,但体验感仍待提升。

案例:传统商场的困境

近年来,不少传统百货商场因客流减少而倒闭。反观日本东京的“池袋太阳城”或上海的“TX淮海”等创新商业体,通过引入艺术展、快闪店、主题街区等场景化运营,成功吸引年轻消费者。

---

三、如何打造更多消费新场景?

1. 线下场景:沉浸式体验+社交属性

(1)主题化商业空间

- 成都“Regular源野”将公园、市集、艺术展结合,打造“城市微度假”概念。

- 北京SKP通过高端艺术装置提升购物体验,让消费者愿意停留更久。

(2)夜间经济与市集文化

- 长沙“超级文和友”还原80年代市井生活,成为网红打卡地。

- 上海“安义夜巷”通过周末夜市带动夜间消费。

(3)跨界融合

- 书店+咖啡+文创(如茑屋书店)。

- 健身房+轻食餐厅(如超级猩猩)。

2. 线上场景:元宇宙、虚拟社交、直播升级

(1)元宇宙购物

- 天猫曾推出“元宇宙数字藏品”活动,用户可虚拟试穿、收藏限量商品。

- 耐克在Roblox上建立虚拟运动乐园“Nikeland”,吸引年轻玩家。

(2)直播带货2.0:从卖货到“卖体验”

- 东方甄选通过“知识型直播”吸引高黏性用户。

- 一些品牌开始尝试“虚拟主播+沉浸式场景”直播,如虚拟偶像带货。

3. 政策支持:鼓励创新,优化营商环境

- 地方政府可推出“消费创新基金”,支持企业探索新场景。

- 简化审批流程,鼓励夜市、快闪店等灵活业态。

---

四、未来趋势:消费场景将如何演变?

1. 科技赋能:AR/VR、AI技术将让消费场景更智能、更互动。

2. 绿色消费:低碳、可持续的消费场景(如二手市集、环保主题店)将受青睐。

3. 个性化定制:消费者不再满足于标准化服务,而是希望获得专属体验。

---

消费复苏,场景先行

消费不仅是经济行为,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体现。要真正提振消费,不能仅靠降价促销,而需通过创新场景,让消费者感受到“值得花钱”的体验。无论是线下沉浸式商业,还是线上元宇宙购物,只有不断创造新需求,才能激活消费市场的活力。

“未来的消费,不再是‘买什么’,而是‘怎么买、在哪买、和谁一起买’。” 这或许正是提振消费的核心密码。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新闻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ICP备19038259号-4   头条快报-行业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