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成车展“新宠” 两大产业链“你中有我”

2025-09-07 | 来源:融媒体中心 | [ 电商] | 热度[ 0]


在刚刚落幕的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上,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正在发生:各大展台前最受观众追捧的,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概念车或新能源车型,而是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形机器人。这些机器人不仅能与观众自如交流,还能完成倒水、递送资料等精细动作,成为本届车展当之无愧的流量担当。据统计,本届车展共有23家车企展示了人形机器人产品,较上届增长近三倍。蔚来汽车展出的蔚来管家机器人单日互动人次突破5万,小鹏汽车的

在刚刚落幕的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上,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正在发生:各大展台前最受观众追捧的,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概念车或新能源车型,而是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形机器人。这些机器人不仅能与观众自如交流,还能完成倒水、递送资料等精细动作,成为本届车展当之无愧的"流量担当"。

据统计,本届车展共有23家车企展示了人形机器人产品,较上届增长近三倍。蔚来汽车展出的"蔚来管家"机器人单日互动人次突破5万,小鹏汽车的"机器马"更是引发了社交媒体上的热议狂潮。这些机器人不仅具备精准的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能力,还能通过多模态传感器实现环境感知和自主导航。

"这不仅仅是一场展示,更是一次产业融合的宣言。"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秘书长王教授在现场表示,"汽车产业正在从单纯的交通工具制造商,向智能移动服务提供商转型。而人形机器人正是实现这一转型的重要载体。"

人形机器人成车展“新宠” 两大产业链“你中有我”-1

深入观察可以发现,人形机器人与智能汽车产业正在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融合态势。智能汽车为机器人提供了成熟的技术底座:自动驾驶的感知算法、智能座舱的交互系统、三电系统的动力解决方案,都可以直接应用于机器人研发。机器人的发展又反哺汽车产业,推动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技术的迭代升级。

比亚迪展台的技术负责人李先生向记者透露:"我们最新一代的机器人使用了与新款车型同源的域控制器架构,算力提升的同时功耗降低了40%。这种技术共享让研发成本大幅降低,迭代速度明显加快。"

这种产业融合的背后,是巨大的市场机遇。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已达200亿美元,预计到2028年将突破1000亿美元。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和机器人应用市场,正成为这一融合趋势的重要推动者。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融合不仅发生在技术层面,更体现在产业链的重构上。传统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正在积极转型,为机器人产业提供核心部件。均胜电子为多家机器人企业提供高精度传感器,宁德时代开发了专门用于机器人的高能量密度电池包。

"这就像是一场产业革命。"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赵教授分析说,"汽车产业积累了百年的制造经验和完善的供应链体系,而机器人产业代表着未来的智能化方向。二者的结合将产生1+1>2的效应。"

这种深度融合也面临着挑战。技术标准不统一、数据安全风险、伦理道德问题等都是需要解决的难题。特别是在人机交互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还需要建立更完善的标准体系。

展会现场,一位带着孩子参观的张女士表示:"既期待又担忧。期待的是科技带来的便利,担忧的是这些机器人是否真的安全可靠。特别是看到它们能够自如地与人互动时,不免会想到数据隐私的问题。"

对此,参展企业们也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多家企业表示已经建立了严格的数据安全保护机制,并通过了多项国际安全认证。小鹏汽车的产品经理告诉记者:"我们的机器人采用了端侧计算模式,敏感数据都在本地处理,最大程度保护用户隐私。"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标准的逐步完善,人形机器人与智能汽车的融合将会更加深入。我们或许会看到机器人成为汽车的"标配",实现从"人开车"到"车服务人"的转变。

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当机器人学会开车,当汽车变得像机器人一样智能,两个曾经平行的产业正在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这次车展只是一个开始,未来的出行生活必将因这种融合而变得更加精彩。

站在展馆中央,看着穿梭往来的机器人与智能汽车,我们不禁要问:这究竟是汽车展变成了机器人展,还是机器人展融入了汽车展?或许,这就是产业融合最生动的写照——界限正在模糊,未来正在到来。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新闻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ICP备19038259号-4   头条快报-行业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