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客大姐”志愿者团队点燃向善火种

2025-08-24 | 来源:融媒体中心 | [ 电商] | 热度[ 0]


在长春这座北国春城,有一群特殊的身影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她们平均年龄55岁,身穿红马甲,手推爱心餐车,被市民亲切地称为“长客大姐”。这个由退休女职工自发组成的志愿者团队,用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书写着一段感人至深的城市暖心故事。清晨五点,天还未亮,62岁的王亚芬已经开始了忙碌。作为“长客大姐”团队的创始人,她和姐妹们要在六点前准备好200份免费早餐,送到环卫工人手中。“冬天最冷时零下二十多度,看到环

在长春这座北国春城,有一群特殊的身影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她们平均年龄55岁,身穿红马甲,手推爱心餐车,被市民亲切地称为“长客大姐”。这个由退休女职工自发组成的志愿者团队,用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书写着一段感人至深的城市暖心故事。

清晨五点,天还未亮,62岁的王亚芬已经开始了忙碌。作为“长客大姐”团队的创始人,她和姐妹们要在六点前准备好200份免费早餐,送到环卫工人手中。“冬天最冷时零下二十多度,看到环卫工人冻得通红的手,我们就想着能不能做点什么。”王亚芬说着,手上的动作却不停,熟练地包着包子。

这个志愿者团队的诞生源于2013年一个寒冷的早晨。当时还在长春客车厂工作的几位女工,看到环卫工人在寒风中吃着冷馒头,便自发凑钱买了保温桶和食材,开始为环卫工人提供热粥。令人感动的是,这个善举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从最初的5人发展到现在的136人,服务范围也从早餐扩展到助老、助学等多个领域。

团队的组织架构相当完善,设有餐饮组、配送组、外联组等。每周她们都会召开“爱心例会”,讨论帮扶计划和物资分配。令人惊讶的是,十年间她们从未接受过任何商业赞助,所有经费都来自队员们的退休金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小额捐赠。

“长客大姐”志愿者团队点燃向善火种-1

“最困难的是2020年疫情初期。”副队长李秀英回忆道,“当时很多孤寡老人出不了门,我们冒着风险坚持送餐。有的姐妹家人不同意,我们就轮流做思想工作。”那段时间,她们还自发组织了“爱心代购”服务,为200多户困难家庭采购生活物资。

除了日常送餐,团队还拓展了多项特色服务。“夕阳红陪伴”项目组织志愿者定期探望空巢老人;“暖冬行动”为环卫工人募集保暖用品;“助学圆梦”已资助了47名贫困学生。更令人感动的是,她们还成立了“爱心传承”小组,培养年轻志愿者,让善行得以延续。

数字背后是沉甸甸的付出:十年来累计提供免费早餐58万余份,志愿服务时长超过20万小时,帮扶困难群众3200余人次。这些看似简单的数字,凝聚着这群普通退休女工无数个清晨的坚守和付出。

团队的感人故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去年,长春市文明办授予她们“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称号。更让姐妹们高兴的是,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志愿者行列。“00后”大学生刘悦说:“被阿姨们的善举感动,现在每周都来帮忙。这才是青春该有的样子。”

“长客大姐”已成为长春的城市爱心名片。她们的事迹被拍成纪录片,写进市民读物,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生动典范。但面对赞誉,王亚芬总是说:“我们做的都是小事,只是希望用微薄的力量,让城市更有温度。”

这是一个关于平凡人创造不平凡的故事。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日复一日的坚持;没有惊天动地,只有润物无声的温暖。这群普通的退休女工用最朴实的方式诠释着:善良不需要华丽的舞台,爱心可以在每个角落绽放。

正如一位受助老人所说:“她们送来的不只是热乎的饭菜,更是被惦记的温暖。”也许,这就是志愿服务最美的意义——在给予中收获快乐,在奉献中实现价值,用点滴善行汇聚成照亮城市的光芒。

“长客大姐”们还有更多计划:建立爱心农场保障食材供应、开设志愿服务培训课程、帮扶更多特殊群体……她们的故事还在继续,就像那辆红色的爱心餐车,每天都在长春的街道上,驶向下一个需要温暖的地方。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新闻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ICP备19038259号-4   头条快报-行业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