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8 | 来源:融媒体中心 | [ 资讯] | 热度[ 0]
浦江白塔村首届蓝莓采摘节6月24日开幕采摘价6月24日,浙江浦江县白塔村首届蓝莓采摘节热闹开幕,吸引了上千名游客前来体验。活动现场,成片的蓝莓树上挂满饱满的果实,游客们提着篮子穿梭其间,边摘边尝,笑声不断。当地农户介绍,今年蓝莓长势喜人,采摘价定为每斤60元,比市场零售价略低,但新鲜度和体验感更胜一筹。“以前种水稻一年忙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现在改种蓝莓,一亩地能赚两三万。”村民王大姐边招呼游客边算
6月24日,浙江浦江县白塔村首届蓝莓采摘节热闹开幕,吸引了上千名游客前来体验。活动现场,成片的蓝莓树上挂满饱满的果实,游客们提着篮子穿梭其间,边摘边尝,笑声不断。当地农户介绍,今年蓝莓长势喜人,采摘价定为每斤60元,比市场零售价略低,但新鲜度和体验感更胜一筹。
“以前种水稻一年忙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现在改种蓝莓,一亩地能赚两三万。”村民王大姐边招呼游客边算账。白塔村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整合了200多亩土地种植蓝莓,并配套开发农家乐和亲子活动,单日营业额突破10万元。村支书李强表示,采摘节不仅拉动了消费,还让更多人了解到浦江蓝莓的品牌价值。
作为国内蓝莓产业的“隐形冠军”,浙江蓝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的表现堪称行业标杆。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蓝美1号”品种,抗病性强、甜度高,已在全国推广种植超10万亩,占国产蓝莓市场份额的15%以上。
“我们不仅卖苗,更提供全产业链服务。”蓝美技术副总张明透露,公司从种苗研发到深加工布局完整,开发的蓝莓酒、果干等产品年销售额突破5亿元。2022年,其参与的南方蓝莓高效栽培技术项目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带动云南、贵州等地数千农户增收。业内人士评价:“蓝美把‘小浆果’做成了‘大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典型样本。”
在四川大竹县,蓝莓成了改变山区命运的“金果子”。当地通过“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发展蓝莓种植1.2万亩,年产值达1.8亿元。贫困户刘建国承包了20亩地,年收入从不足万元跃升至8万元,“现在家里盖了新房,孩子上学再也不愁了”。
大竹还巧妙结合地形优势,打造“蓝莓谷”景区。游客可以采摘、DIY果酱,晚上住进星空民宿。2023年,景区接待游客30万人次,综合收入破亿元。县长周伟算了一笔账:“一亩蓝莓的旅游收益是单纯卖果子的3倍。”这种农旅融合模式,让曾经的贫困县跻身“四川县域经济进步十强”。
北京平谷区的蓝莓产业同样玩出了新花样。依托靠近都市的区位优势,平谷将蓝莓采摘与骑行、露营结合,推出“周末微度假”套餐。西营村的张海燕经营着家庭农场,她笑着说:“城里人来了就不想走,摘完果子还要买走土鸡和蜂蜜,一天能赚5000多元。”
区政府还搭建了电商平台,通过直播带货扩大销路。2023年,平谷蓝莓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70%,带动周边7个村镇2000余人就业。农业专家王志刚指出:“平谷模式证明,农产品+体验经济能产生乘法效应。”
在河北北野县,蓝莓产业的社会效益远超经济数据。当地通过“扶贫车间”吸纳残障人士参与蓝莓分拣,月工资稳定在3000元左右。聋哑人李芳用手比划着:“现在能自己养活自己,心里特别踏实。”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生态改善。北野过去因过度开采矿山水土流失严重,改种蓝莓后,植被覆盖率从40%提升至65%。环保部门监测显示,项目区鸟类数量增加了3倍。县委书记陈峰感慨:“一颗蓝莓,绿了山头,富了口袋,暖了人心。”
——
从浦江到平谷,从大竹到北野,这颗小小的蓝莓正解码着中国乡村的振兴密码。它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串联起技术赋能、文旅创新、生态保护的多维价值。正如一位驻村书记所说:“产业选对了,黄土也能变金。”随着消费升级和政策加码,蓝莓的故事或许才刚刚开始。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ICP备19038259号-4 头条快报-行业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