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侠:汽车行业千万不要把内卷的风气带到海外去

2025-06-19 | 来源:融媒体中心 | [ 商业] | 热度[ 0]


---引言:中国汽车出海热潮下的隐忧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市场高歌猛进,新能源车出口量屡创新高。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王侠近日在行业论坛上发出警示:“汽车行业千万不要把内卷的风气带到海外去。”这一观点迅速引发行业热议。中国车企在海外市场是否真的在“内卷”?低价竞争能否长期立足?海外市场需要怎样的中国汽车?这些问题不仅关乎企业生存,更影响中国制造的全球形象。---一、什么是“汽车

---

引言:中国汽车出海热潮下的隐忧

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市场高歌猛进,新能源车出口量屡创新高。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王侠近日在行业论坛上发出警示:“汽车行业千万不要把内卷的风气带到海外去。”这一观点迅速引发行业热议。

中国车企在海外市场是否真的在“内卷”?低价竞争能否长期立足?海外市场需要怎样的中国汽车?这些问题不仅关乎企业生存,更影响中国制造的全球形象。

王侠:汽车行业千万不要把内卷的风气带到海外去-1

---

一、什么是“汽车行业的内卷”?

王侠:汽车行业千万不要把内卷的风气带到海外去-2

“内卷”一词近年来被广泛用于形容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在汽车行业,主要表现为:

1. 价格战白热化:部分车企为抢占市场份额,不断压低售价,甚至亏本销售。

2. 产品同质化严重:众多品牌扎堆推出相似车型,缺乏差异化创新。

3. 营销过度内耗:广告投放、渠道争夺战愈演愈烈,但实际市场增量有限。

在国内市场,这种竞争模式已经导致部分车企利润暴跌,甚至破产重组。随着中国车企加速出海,王侠的警告直指一个关键问题:海外市场是否正在成为下一个“内卷”战场?

---

二、中国汽车出海现状:机遇与挑战并存

1. 出口数据亮眼,但隐忧浮现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突破500万辆,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新能源车表现尤为突出,比亚迪、蔚来、小鹏等品牌在欧洲、东南亚市场加速布局。

部分市场已出现“价格战”苗头。在南美和东南亚,某些中国品牌为抢占份额,大幅降价促销,甚至引发当地车企的抗议。

2. 低价策略的局限性

短期来看,低价确实能快速打开市场,但长期可能带来三大风险:

- 品牌价值受损:消费者容易形成“中国车=便宜货”的刻板印象。

- 利润难以维系:低价导致研发投入不足,影响产品迭代。

- 贸易摩擦加剧:可能引发反倾销调查,如欧盟已对中国电动车启动反补贴调查。

王侠强调:“海外市场不是靠低价就能征服的,必须靠技术、服务和品牌。”

---

三、海外市场需要怎样的中国汽车?

1. 技术领先才是核心竞争力

特斯拉的成功证明,消费者愿意为创新买单。中国车企在智能驾驶、电池技术等领域已有突破,应强化技术输出,而非单纯依赖价格优势。

2. 本地化运营是关键

- 供应链本地化:减少运输成本,规避贸易壁垒。

- 文化适配:针对不同市场调整产品设计,如欧洲用户偏好环保材料,中东市场需要耐高温电池。

3. 建立高端品牌形象

比亚迪“仰望”、蔚来ET7等高端车型的推出,证明中国车也能走高端路线。品牌溢价能力的提升,才能确保长期盈利。

---

四、行业反响:支持与争议并存

王侠的发言引发广泛讨论:

- 支持者认为,恶性竞争只会损害行业整体利益,必须警惕“出海内卷化”。

- 反对者则称,市场竞争本就残酷,低价是抢占市场的有效手段。

某自主品牌高管匿名表示:“我们也想卖高价,但海外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认知度还不够,降价是无奈之举。”

---

五、未来展望:如何避免“出海内卷”?

1. 政策引导:行业协会可制定出海规范,避免无序竞争。

2. 企业自律:头部车企应带头维护市场秩序,而非盲目跟风降价。

3. 长期思维:海外市场需要耐心培育,而非短期收割。

王侠最后呼吁:“中国汽车出海,要拼的是创新、质量和服务,而不是谁的价格更低。”

---

中国汽车需要更高维度的竞争

价格战或许能赢得一时销量,但无法赢得全球市场的尊重。中国汽车要想真正立足海外,必须摆脱“内卷”思维,转向技术、品牌和服务的全方位竞争。

正如王侠所言:“海外市场不是国内市场的简单延伸,而是全新的赛道。”唯有跳出内卷,中国汽车才能真正实现全球化崛起。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新闻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ICP备19038259号-4   头条快报-行业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