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迪庆守住生态红线、安全底线,规范有序发展旅游业 徒步游带火沿线村落(消费万花筒)

2025-05-17 | 来源:融媒体中心 | [ 手机] | 热度[ 0]


云南迪庆:生态红线+安全底线,徒步游带火沿线村落(消费万花筒)---正文:一、生态红线与旅游发展的平衡术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区,生态价值极高。近年来,迪庆州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指导下,严格守住生态红线,同时规范有序发展旅游业,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新路径。“我们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短期经济利益。”迪庆州文旅局相关负责人

云南迪庆:生态红线+安全底线,徒步游带火沿线村落(消费万花筒)

---

云南迪庆守住生态红线、安全底线,规范有序发展旅游业 徒步游带火沿线村落(消费万花筒)-1

正文:

一、生态红线与旅游发展的平衡术

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区,生态价值极高。近年来,迪庆州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指导下,严格守住生态红线,同时规范有序发展旅游业,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新路径。

“我们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短期经济利益。”迪庆州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地通过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限制游客容量、推广低碳旅游等方式,确保旅游开发不越界。梅里雪山、普达措国家公园等热门景区实行预约制,每日游客量严格控制在环境承载力范围内。

二、安全底线:徒步游的规范与升级

徒步游是迪庆旅游的一大特色,但也曾因安全问题和无序开发备受诟病。近年来,当地政府联合企业、社区,推动徒步线路的规范化管理。

1. 线路分级管理:迪庆将徒步线路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并设置明确的标识和救援点。雨崩徒步线已实现全程信号覆盖,并配备专业向导团队。

2. 安全培训与装备升级:当地定期组织向导和村民参加急救、高原反应处理等培训,同时鼓励游客租赁专业装备,减少安全隐患。

3. 社区参与监管:沿线村落成立巡逻队,监督非法露营、乱扔垃圾等行为,确保徒步环境可持续。

“以前常有游客因准备不足被困,现在这种情况少多了。”雨崩村村民扎西说。

三、徒步游带火沿线村落,村民吃上“生态饭”

随着徒步游的规范发展,沿线村落的经济也被带动起来。过去偏僻的村庄,如今成了游客歇脚、消费的热门地。

1. 民宿经济崛起:雨崩、尼汝等村的民宿从零星几家发展到上百家,旺季一房难求。村民格桑家的民宿年收入超过20万元,是以前的10倍。

2. 土特产销售火爆:松茸、牦牛肉干、藏香等特色产品通过游客口口相传和电商平台销往全国。

3. 文化体验受追捧:藏家歌舞、唐卡绘制等非遗项目成为旅游亮点,游客愿意为深度体验买单。

“游客来了,我们的日子也好了,但环境不能丢。”尼汝村村长此里扎堆说。村里规定,每户村民必须参与垃圾清理,违者扣减旅游分红。

四、社会反响:游客点赞,专家建议持续优化

迪庆的模式获得了广泛认可。社交媒体上,不少游客分享体验:“风景美,服务规范,玩得放心。”中国旅游研究院专家指出:“迪庆为生态敏感区旅游开发提供了样本,但还需加强智慧化管理,比如通过APP实时监控环境数据。”

五、未来展望:生态旅游的“迪庆样本”能否推广?

迪庆的实践证明,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并非对立。下一步,当地计划:

- 推广“无痕徒步”理念,减少人为干扰;

- 开发更多小众线路,分流热门景区压力;

- 探索碳积分奖励机制,鼓励低碳旅行。

“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片青山绿水都成为百姓的‘幸福靠山’。”迪庆州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

这是一条值得借鉴的路子。守住生态红线,绷紧安全底线,旅游才能走得更远。迪庆的故事告诉我们,发展与保护可以兼得,关键是如何找到平衡点。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新闻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ICP备19038259号-4   头条快报-行业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