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7 | 来源:融媒体中心 | [ 手机] | 热度[ 0]
---中国航天蛇年首发告捷 长八改火箭成功首飞2023年1月9日,中国航天迎来蛇年“开门红”——长征八号改运载火箭(简称“长八改”)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首飞,将搭载的22颗卫星精准送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航天2023年的首次发射任务,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458次飞行,标志着我国中型运载火箭技术迈上新台阶。“长八改”首秀:一箭22星创纪录上午11时06分,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长八改火箭从文昌
---
中国航天蛇年首发告捷 长八改火箭成功首飞
2023年1月9日,中国航天迎来蛇年“开门红”——长征八号改运载火箭(简称“长八改”)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首飞,将搭载的22颗卫星精准送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航天2023年的首次发射任务,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458次飞行,标志着我国中型运载火箭技术迈上新台阶。
“长八改”首秀:一箭22星创纪录
上午11时06分,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长八改火箭从文昌发射场腾空而起。约15分钟后,火箭成功将22颗卫星送入高度约500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此次发射创造了中国航天“一箭多星”发射的新纪录。22颗卫星来自7家研制单位,包括遥感、通信、科学试验等多种类型。专家介绍,这种“拼车”发射模式能显著降低单颗卫星的发射成本,尤其适合商业航天需求。
“长八改是长八火箭的升级版,运载能力提升约30%。”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八号火箭总指挥肖耘表示,新火箭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根据任务需求灵活搭配助推器,像“乐高积木”一样组合使用。
技术突破:为未来航天任务铺路
长八改火箭全长50.3米,起飞质量约356吨,其核心突破在于:
- 采用新型液氧煤油发动机,推力更大、更环保
- 优化电气系统,可靠性提升至98%以上
- 首创“12宫格”卫星布局,解决多星分离难题
“这次成功验证了中型火箭‘模块化、系列化’的发展路线。”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邓玉林指出,该技术将为后续月球探测、空间站建设等任务提供重要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火箭整流罩上绘有醒目的“福”字和生肖蛇图案。发射场工作人员透露,这是特意为蛇年设计的彩绘,寓意“天降鸿福”。
商业航天迎来新机遇
本次发射的22颗卫星中,有16颗属于商业卫星。北京九天微星公司创始人谢涛表示:“单颗卫星发射成本降低40%,让中小企业也能‘上太空’。”
据统计,2022年中国商业航天融资超百亿元。航天专家黄志澄认为:“长八改的成熟将加速卫星互联网、遥感大数据等产业发展,预计2025年商业航天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
全球航天格局生变
外媒高度关注此次发射。华尔街日报称:“中国正以惊人速度缩小与美国在发射频次上的差距。”俄罗斯卫星社则注意到,长八改的发射成本约为国际同类火箭的60%。
不过也有挑战。美国航天基金会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航天发射中,SpaceX仍以61次领先(中国64次合计)。专家指出,可重复使用技术将成为下一阶段竞争焦点。
后续展望:今年计划50+次发射
根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披露,2023年计划安排50余次航天发射,包括:
- 空间站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
- 嫦娥七号、八号探月任务筹备
- 多型新型火箭首飞
“未来三年,我国年均发射将保持100次左右。”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表示,将重点发展可重复使用运载器、重型火箭等装备。
随着长八改首飞成功,文昌发射场工作人员已投入新的任务准备。发射塔架旁,鲜艳的横幅迎风招展:“探索浩瀚宇宙,建设航天强国”——这或许正是中国航天蛇年起航的最佳注脚。
(本文数据来源:国家航天局、航天科技集团、商业航天产业联盟)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ICP备19038259号-4 头条快报-行业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