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3 | 来源:融媒体中心 | [ 财经] | 热度[ 0]
“小焊条铸就大国梦:焊工老张的匠心报国路”---正文:在河北唐山的一家老牌机械厂里,焊工张建国正弓着腰,手中的焊枪喷吐着蓝色火焰,火花四溅中,一根根看似普通的焊条在他手中化作钢铁的“缝合线”。这份工作,他一干就是30年。旁人眼里,焊工不过是流水线上的普通工种,但老张常说:“焊条虽小,焊的是国家的脊梁。”“一根焊条,半辈子坚守”张建国的故事始于上世纪90年代。18岁那年,他顶替退休的父亲进入工厂,拿
“小焊条铸就大国梦:焊工老张的匠心报国路”
---
正文:
在河北唐山的一家老牌机械厂里,焊工张建国正弓着腰,手中的焊枪喷吐着蓝色火焰,火花四溅中,一根根看似普通的焊条在他手中化作钢铁的“缝合线”。这份工作,他一干就是30年。旁人眼里,焊工不过是流水线上的普通工种,但老张常说:“焊条虽小,焊的是国家的脊梁。”
“一根焊条,半辈子坚守”
张建国的故事始于上世纪90年代。18岁那年,他顶替退休的父亲进入工厂,拿起焊枪的第一天,师傅就告诉他:“焊工的手要稳,心要静,差一毫米都可能出大事。”为了练好技术,他每天提前两小时到车间,用废钢板反复练习。夏天,焊接的高温让他浑身湿透;冬天,刺骨的寒风从车间缝隙钻入,他却坚持不戴厚手套,只为保持手感。
“那时候焊条质量不稳定,稍不留神就会夹渣、气孔。”老张回忆道。为了攻克技术难题,他自费订阅焊接杂志,甚至偷偷拆解进口设备研究焊接工艺。2005年,厂里承接某军工项目,要求焊缝100%无缺陷。老张带着团队连续加班一个月,最终以99.8%的合格率超额完成任务,赢得军方表彰。
“小岗位藏着大技术”
在普通人眼中,焊接不过是“粘金属”的粗活,但老张的徒弟李伟告诉记者:“师傅能蒙着眼焊出笔直的焊缝,还能听声音判断电流是否稳定。”这种“绝活”背后,是无数次失败积累的经验。
中国焊接协会数据显示,我国高级焊工缺口超80万,尤其在航天、核电等领域,一条焊缝可能关乎整台设备的安全。老张曾参与某核电站管道焊接,当时外国专家断言中国工人无法达到标准。他带着团队反复试验,最终采用“多层多道焊”工艺,将误差控制在0.1毫米内,让外方竖起大拇指。
“传艺更传心”
如今年近五十的老张,最大的心事是“手艺别断了根”。他开设免费培训班,带出200多名徒弟,其中不少人已成为大国重器项目的骨干。徒弟王磊说:“师傅总说,焊工要有‘匠人心’,就是要把活干到极致,哪怕没人看见。”
2023年春节前夕,老张收到一份特殊礼物——某型火箭发动机焊接工艺改进方案被航天院所采纳。看着文件上自己的名字,他红了眼眶:“我这辈子没白活,小焊条真能报国。”
---
【记者手记】
在“高精尖”职业备受追捧的今天,像老张这样的基层劳动者用双手证明:没有平凡的岗位,只有平凡的匠心。一根焊条,焊接的是钢铁,更是中国制造的底气。(全文约1500字)
注: 文中数据及案例参考自中国焊接技术发展白皮书及唐山某机械厂内部资料,人物姓名为化名。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ICP备19038259号-4 头条快报-行业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