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上犹安和理论宣讲“土味”浓

2025-09-24 | 来源:融媒体中心 | [ 商业] | 热度[ 0]


在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的安和乡,一场别开生面的理论宣讲活动正在悄然改变村民的生活。这里没有高深的政治术语,也没有枯燥的文件解读,取而代之的是方言土语、山歌小调和田间地头的实际案例。这种“土味”宣讲方式,让党的理论和政策像春风化雨般融入百姓心田,成为乡村振兴中的一抹亮色。安和乡地处赣南山区,以农业为主,村民多为中老年人,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过去,理论宣讲往往采用开会念稿的形式,效果不佳。许多村民反映:“

在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的安和乡,一场别开生面的理论宣讲活动正在悄然改变村民的生活。这里没有高深的政治术语,也没有枯燥的文件解读,取而代之的是方言土语、山歌小调和田间地头的实际案例。这种“土味”宣讲方式,让党的理论和政策像春风化雨般融入百姓心田,成为乡村振兴中的一抹亮色。

安和乡地处赣南山区,以农业为主,村民多为中老年人,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过去,理论宣讲往往采用开会念稿的形式,效果不佳。许多村民反映:“听得云里雾里,回家就忘了。”乡党委意识到,必须创新方式,让宣讲“接地气”。今年以来,他们推出“土味宣讲”项目,由本地干部、退休教师和乡贤组成宣讲团,用当地方言编写材料,结合村民关心的种养殖技术、医保政策等话题,开展灵活多样的活动。

江西上犹安和理论宣讲“土味”浓-1

宣讲活动的高潮出现在今年春季的农闲时节。乡里组织了一场“田间课堂”,宣讲员老张——一位退休的农业技术员,带着村民到水稻田边,一边示范施肥技巧,一边讲解“粮食安全”政策。他用方言比喻道:“政策就像施肥,不能多也不能少,要恰到好处才能丰收。”村民们围坐在一起,不时插话提问,气氛热烈。这种场景在安和乡已不罕见:有的宣讲用山歌传唱扶贫故事,有的在村头大树下用“拉家常”的方式讨论环保政策,甚至还有利用微信群的语音功能,为外出务工的年轻人推送简短易懂的解读。

权威人士对此给予高度评价。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明指出:“上犹的‘土味宣讲’是基层治理的创新典范。它打破了理论传播的壁垒,通过本土化表达,增强了政策的亲和力和执行力。”数据显示,自活动开展以来,安和乡的政策知晓率提升了40%以上,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明显高涨。在最近的医保缴费工作中,村民主动咨询的比例较往年翻了一番。

社会反响方面,村民们的反馈朴实而真实。一位叫王大爷的村民笑着说:“以前觉得政策高高在上,现在用咱的话讲,就像邻居聊天一样亲切。”年轻人也通过短视频平台分享宣讲,让“土味”风格意外走红网络。有网友评论:“这才是真正的走群众路线!”乡干部小刘感叹:“没想到‘土’也能成为亮点,这说明真诚最打动人。”

这种模式也面临挑战。部分年轻宣讲员担心过度“土味”可能缺乏专业性,乡党委正计划引入专家辅导,平衡通俗与严谨。安和乡打算将“土味宣讲”扩展到数字化平台,制作更多方言音频和视频,让理论传播更可持续。

上犹安和乡的“土味”宣讲不仅是一次成功的实践,更启示我们:理论传播需要以人为本,用最朴素的方式连接人心。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这种“接地气”的探索或许能点亮更多角落。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新闻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ICP备19038259号-4   头条快报-行业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