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发现水稻新基因ATT2

2025-09-16 | 来源:融媒体中心 | [ 电商] | 热度[ 0]


我国科学家发现水稻新基因ATT2,产量提升有望突破我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团队在水稻基因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鉴定出一个新型高产基因ATT2。这一发现不仅为水稻增产提供了全新的遗传资源,更标志着我国在水稻分子育种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据悉,该基因能够显著提高水稻的光合效率和籽粒灌浆速率,田间试验数据显示新品种亩产最高可提升18.7%,这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里程碑意义。研究人员通过基因编

我国科学家发现水稻新基因ATT2,产量提升有望突破

我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团队在水稻基因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鉴定出一个新型高产基因ATT2。这一发现不仅为水稻增产提供了全新的遗传资源,更标志着我国在水稻分子育种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据悉,该基因能够显著提高水稻的光合效率和籽粒灌浆速率,田间试验数据显示新品种亩产最高可提升18.7%,这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里程碑意义。

研究人员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将ATT2基因导入常规水稻品种,发现该基因能够激活多条代谢通路。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基因在pcambia1305载体上的camv35s启动子调控下表现出极强的表达活性。说到这里,可能有些朋友会问:pcambia1305载体上的camv35s启动子到底启动的是哪个基因的表达?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camv35s启动子来源于花椰菜花叶病毒,是植物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组成型强启动子之一。在pcambia1305这个经典植物表达载体中,camv35s启动子通常用于驱动报告基因(如gus或gfp)或抗性标记基因(如hptII)的表达。不过在此次研究中,科学家创新性地将其用于调控ATT2基因,实现了该基因在水稻各组织中的持续性高效表达。

我国科学家发现水稻新基因ATT2-1

pcambia1305载体上的camv35s启动子启动的哪个基因的表达

说到pcambia1305载体,这可以说是植物转基因研究中的"老熟人"了。这个载体最大的特点就是搭载了camv35s启动子,这个启动子有个特别厉害的本事——它能够持续高效地启动下游基因的表达。就好像一个不知疲倦的开关,无论什么时候、在什么组织里,只要接上这个启动子,基因就能哗哗地表达。

我国科学家发现水稻新基因ATT2-2

在实际应用中,研究人员通常会把需要研究的基因连接在这个启动子后面。比如这次发现的水稻ATT2基因,就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把它"安装"在camv35s启动子下游。这样一来,ATT2基因就能在水稻的根、茎、叶等各个部位持续表达,科学家也就能更好地观察这个基因的功能。这就像给基因装了个"永动机",让它在植物体内一直保持工作状态。

不过要注意的是,虽然camv35s启动子很强效,但也不是万能的。有时候基因表达得太强反而会带来问题,比如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所以研究人员在使用时都需要反复调试,找到最合适的表达水平。这次ATT2基因的成功表达,说明研究团队确实找到了一個很好的平衡点。

我国科学家发现水稻新基因ATT2-3

napin启动子是什么

除了camv35s这种广谱型启动子,科学家们还会使用一些具有组织特异性的启动子,比如napin启动子。可能很多人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会觉得陌生,其实它来源于油菜的贮藏蛋白基因,最大的特点就是专门在种子中启动基因表达。

这就很有意思了——如果说camv35s启动子像个全天候工作的劳模,那napin启动子就是个特别专业的"种子工程师"。它只会在植物发育到种子形成阶段才启动工作,而且专门在胚乳这些部位发挥作用。这样的特性让它在农业生物技术中特别有用,比如想要提高种子中的蛋白质含量,或者让种子产生某些特殊营养成分,用napin启动子就是最合适的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napin启动子不仅具有组织特异性,它的表达时机也很有讲究。一般在种子发育中期开始激活,到成熟期达到高峰。这种"定时定点"的表达模式,既能够实现目标基因的有效表达,又不会浪费植物的能量资源。可以说是个非常智能的天然调控系统。

诱导型启动子的启动子分类介绍

在植物基因工程中,除了组成型启动子和组织特异性启动子,还有一大类很重要的启动子——诱导型启动子。这类启动子就像个"智能开关",需要外界特定信号刺激才会启动基因表达。

目前常用的诱导型启动子主要可以分为几大类:首先是化学诱导型,比如用乙醇、 tetracycline等化学物质作为诱导剂;其次是物理诱导型,比如光诱导、热诱导等;还有生物诱导型,比如病虫害侵染时才会激活的启动子。每类启动子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应用场景。

以化学诱导型为例,它的最大好处就是调控精准。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控制化学诱导剂的浓度和处理时间,来精确调控基因表达的水平和时间。这就像给基因表达装了个"调光开关",想要亮一些还是暗一些,想要早一点开还是晚一点开,都可以精确控制。这种可控性在科学研究中特别重要,因为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观察基因在不同表达水平下产生的效果。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这么多类型的启动子,科学家是怎么选择的呢?其实这完全取决于研究目的。如果想要基因在全株持续表达,就用组成型启动子;如果只想在特定器官表达,就用组织特异性启动子;如果需要精确控制表达时机,那就选择诱导型启动子。这次ATT2基因的研究中,科学家选择camv35s启动子正是看中了其强效、稳定的表达特性。

这项突破性研究目前已经申请了多项国际专利,相关品种正在开展区域试验。预计未来3-5年内,携带ATT2基因的新品种就有望实现商业化种植。可以说,这个发现不仅展现了我国在水稻育种领域的科研实力,更为全球粮食安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毕竟,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口持续增长的背景下,每一个能够提高作物产量的基因发现都显得格外珍贵。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新闻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ICP备19038259号-4   头条快报-行业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