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5 | 来源:融媒体中心 | [ 城市] | 热度[ 0]
在川西高原的崇山峻岭间,叶巴滩水电站的建设现场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工程人员成功取出一根长达38.10米的混凝土岩芯,刷新了世界拱坝芯样长度的纪录。这根世界最长芯不仅代表着中国水电建设技术的重大突破,更象征着我国在高海拔地区重大工程建设领域取得的非凡成就。8月15日上午,在海拔3000多米的叶巴滩水电站大坝施工现场,技术人员在进行质量检测时,意外取出了这根完整的超长混凝土芯样。现场总工程师王建
在川西高原的崇山峻岭间,叶巴滩水电站的建设现场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工程人员成功取出一根长达38.10米的混凝土岩芯,刷新了世界拱坝芯样长度的纪录。这根"世界最长芯"不仅代表着中国水电建设技术的重大突破,更象征着我国在高海拔地区重大工程建设领域取得的非凡成就。
8月15日上午,在海拔3000多米的叶巴滩水电站大坝施工现场,技术人员在进行质量检测时,意外取出了这根完整的超长混凝土芯样。现场总工程师王建军激动地表示:"这根芯样的完整取出,证明了大坝混凝土的浇筑质量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平。在如此高海拔、复杂地质条件下完成这样的工程奇迹,是中国基建实力的最好证明。"
说到叶巴滩水电站,这可是个了不起的工程。它坐落在四川甘孜州与西藏昌都市交界处的金沙江上游河段,海拔高度在2950米至3000米之间,是目前世界在建海拔最高的特高拱坝工程。这个电站总装机容量224万千瓦,相当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28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50万吨。
建设这样一个高海拔水电站可不容易。高原缺氧环境让施工效率比平原地区低了30%,工人们都要背着氧气瓶作业。更棘手的是这里的地质条件复杂,地震烈度高,温差大——白天太阳晒得人发晕,晚上温度能骤降到零下十几度。但我们的工程师想出了很多创新办法,比如采用低温混凝土施工技术,研发适合高原环境的特种建材。
叶巴滩项目不仅是能源工程,更是生态工程的典范。建设过程中特别注重保护高原生态环境,设计了鱼类增殖放流站、生态流量泄放设施等。据说为了不打扰当地的野生动物,施工队还特意调整了爆破时间,避开动物活动频繁的时段。
说到基础设施建设,就不得不提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根据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已经超过9亿人,占总人口比例达到65%左右。这个数字在改革开放初期还不到20%,四十多年间增长了超过45个百分点,相当于平均每年有超过1000万人从农村进入城市。
城市化进程带来的不仅是人口结构的变化,更创造了巨大的基础设施需求。现在中国每年消耗的水泥量占全球总产量的60%以上,电力消费量位居世界第一。就像叶巴滩这样的水电站,就是为了满足城市和产业发展对清洁能源的迫切需求。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城市化还呈现出集群化发展的特点。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以不到5%的国土面积,聚集了全国约30%的人口,创造了超过40%的国内生产总值。这种高度集中的人口分布模式,既对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大型工程的规模效益创造了条件。
回过头来看叶巴滩水电站取得的这个成就,它不仅是一个技术突破,更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能源保障体系建设的缩影。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城市生活,我们对清洁能源的需求将会持续增长,而这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正是支撑现代化建设的"硬骨头"。
这根38.10米长的混凝土芯样,将被永久保存在项目展览馆中。它记录着中国建设者挑战极限的勇气,也见证着中国基建从追赶到引领的辉煌历程。相信在未来,这样的"中国芯"还会在世界各地继续创造奇迹。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ICP备19038259号-4 头条快报-行业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