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5 | 来源:融媒体中心 | [ 手机] | 热度[ 0]
直营模式的光环正在褪去还记得几年前,特斯拉带火的直营模式让整个行业为之疯狂。去中间商的口号喊得震天响,仿佛传统4S店模式马上就要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但现实往往比理想骨感得多。直营店高昂的运营成本、有限的覆盖范围,以及主机厂沉重的资金压力,让这个看似美好的模式在实践中遇到了巨大挑战。以某造车新势力为例,其在北京CBD的直营店月租金就高达80万元,加上人工、水电等开支,单店月运营成本轻松突破百万。
还记得几年前,特斯拉带火的直营模式让整个行业为之疯狂。"去中间商"的口号喊得震天响,仿佛传统4S店模式马上就要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但现实往往比理想骨感得多。直营店高昂的运营成本、有限的覆盖范围,以及主机厂沉重的资金压力,让这个看似美好的模式在实践中遇到了巨大挑战。
以某造车新势力为例,其在北京CBD的直营店月租金就高达80万元,加上人工、水电等开支,单店月运营成本轻松突破百万。更尴尬的是,这些开在黄金地段的门店,实际转化率却远低于预期。一位不愿具名的销售总监坦言:"我们算过账,直营店的获客成本是传统渠道的3倍还多。"
就在直营模式陷入困境的同时,传统经销商渠道正在重新证明自己的价值。成熟的销售网络、本地化的服务能力、灵活的库存管理,这些都是直营模式难以企及的优势。特别是对于二三线及以下市场,经销商渠道的渗透率和转化效率明显更高。
某合资品牌区域经理透露:"去年我们尝试在几个地级市开设直营店,结果发现当地消费者更信任经营多年的老牌经销商。最终我们不得不调整策略,重新加强与优质经销商的合作。"数据显示,该品牌通过经销商渠道的销量占比已从2021年的60%回升至2023年的75%。
面对这场渠道变革,聪明的车企已经开始探索"两条腿走路"的混合模式。在一线城市核心商圈保留少量直营店作为品牌展示窗口,同时依靠经销商网络实现规模化销售。这种策略既保证了品牌高度,又控制了运营成本。
某自主品牌高管表示:"我们现在采取的是'1+N'模式,每个省会城市保留1家直营旗舰店,其他销售点全部交给经销商运营。这样既减轻了资金压力,又能保证服务质量。"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混合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车企采纳,包括一些曾经高举直营大旗的新势力品牌。
在这场渠道变革中,汽车配件销售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传统4S店模式下,配件销售与维修服务深度绑定,形成了稳定的利润来源。但随着直营模式的兴起和独立售后市场的壮大,配件流通渠道正在变得更加多元化。
一位从业20年的配件经销商感慨:"现在的配件市场就像春秋战国,主机厂原厂件、品牌件、副厂件、拆车件都在争夺市场份额。"为了应对这种变化,不少车企开始加强对配件供应链的管控,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配件流向的全程可追溯。
某德系品牌推出的"智慧配件"系统就是典型案例。该系统通过二维码和区块链技术,确保每个配件的来源和去向都有据可查。这不仅有效遏制了假货流通,还大大提升了售后服务的透明度。数据显示,采用该系统后,该品牌的正品配件使用率提升了35%,客户满意度提高了28%。
独立售后市场也在加速整合。一些大型连锁汽修品牌开始建立自己的配件直采体系,绕过传统经销商直接与配件厂商合作。这种"去中间化"的趋势,正在重塑整个汽车后市场的竞争格局。
无论渠道如何变革,最终的受益者都应该是消费者。直营模式带来的价格透明、服务标准化等优点正在被保留,而传统渠道的便利性和本地化优势也得到了充分发挥。这种良性竞争最终促使整个行业提升服务水平。
家住成都的王先生最近购车时就深有体会:"现在买车可比前两年方便多了。既可以在官网比价,又能去4S店实地体验,还能享受本地经销商提供的各种增值服务。"这种多元化的购车体验,正是当前渠道变革带来的最直观变化。
业内专家预测,未来3-5年内,汽车销售渠道将完成新一轮洗牌。直营模式不会消失,但会回归其应有的定位;传统经销商也不会被淘汰,而是会通过转型升级找到新的生存空间。这场"祛魅"与"回归"的暗战,最终将推动整个行业走向更加健康、多元的发展道路。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最重要的是保持理性。不必盲目追捧某种特定模式,而应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最适合的购车渠道和服务方式。毕竟,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下,消费者永远掌握着最终的选择权。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ICP备19038259号-4 头条快报-行业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