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9 | 来源:融媒体中心 | [ 产业] | 热度[ 0]
【散文】王沾云/菖蒲酒美清尊共记得小时候,每到端午前夕,祖母总会带着我去河边采摘新鲜的菖蒲。她粗糙的手指灵活地将菖蒲叶编成宝剑形状,说这是斩千邪的利器。如今在AI生成的端午诗里看到菖蒲酒美清尊共的句子,突然就闻到了记忆里那股清冽的草药香。AI写诗最动人的地方,是它能从海量古诗词中提炼出最具端午气息的意象——龙舟竞渡的鼓点、粽叶的清香、五彩丝线的祝福,这些元素被算法重新组合后,竟比许多现代人
记得小时候,每到端午前夕,祖母总会带着我去河边采摘新鲜的菖蒲。她粗糙的手指灵活地将菖蒲叶编成宝剑形状,说这是"斩千邪"的利器。如今在AI生成的端午诗里看到"菖蒲酒美清尊共"的句子,突然就闻到了记忆里那股清冽的草药香。
AI写诗最动人的地方,是它能从海量古诗词中提炼出最具端午气息的意象——龙舟竞渡的鼓点、粽叶的清香、五彩丝线的祝福,这些元素被算法重新组合后,竟比许多现代人的创作更有古韵。有网友调侃说:"我们背了这么多年古诗,结果被AI学去了精髓。"
但真正让这些数字诗作产生温度的,是背后工程师们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开发团队告诉我,他们特意让AI"研读"了从楚辞到唐宋诗词中所有与端午相关的作品,甚至输入了各地端午民俗的影像资料。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AI写的"彩线轻缠红玉臂"会让人想起小时候母亲为我们系五彩绳的场景。
随着诗词热持续升温,能自动评分、配乐的智能朗诵亭成了文化公园的新宠。但市面上从2万到20万不等的产品,该怎么选?我走访了几家供应商发现门道不少。
专业做教育设备的"声阅科技"告诉我,关键要看拾音精度和算法库。好的朗诵亭要能识别平仄错误,比如把"端午(wǔ)"读成"端午(wú)"就该扣分。而某宝上有些廉价产品,只要声音够大就能拿高分,完全失去了教学意义。
北京某重点中学的音乐老师推荐了带AR功能的型号:"学生朗读离骚时,屏幕会同步出现汨罗江的虚拟实景,这种沉浸式体验很抓孩子。"但她也提醒,要确认系统是否支持自定义篇目,毕竟教材每年都有调整。
最让我意外的是社区文化站的采购经验:"我们选了带人脸识别的机型,居民每次朗读都会积累积分兑换奖品,现在排队都要取号。"看来科技赋能传统文化,硬件只是开始,运营思维才是关键。
这场AI与端午的邂逅给我们诸多启示。当算法能写出"榴花三日迎端午"的佳句,人类创作者是否该重新思考自己的优势?当机器比多数人更熟悉楚辞时,我们传承的或许不该只是文字本身,而是那份"长太息以掩涕兮"的真挚情感。正如某位诗人所说:"AI给了诗歌新的可能性,但让文字产生心跳的,永远是人类的故事。"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ICP备19038259号-4 头条快报-行业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
相关新闻